“乘客的满意就是我的幸福。”这是扬州市出租车司机徐永葆的价值观。在他看来,与写字楼里的白领们“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同的是,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是“朝五晚九”,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检查车辆出车,晚上近9点才能回家,长年累月一如既往,一天天下来的确很辛苦,但徐永葆一直认为:“不吃苦哪来的甜,不努力工作就没有好生活。”
■“爱岗敬业是本分”
“爱岗敬业是本分,我来自农村,种过地,当过兵,务过工。19岁开始开车,最初开卡车从事货物运输,2001年进入出租车行业。回顾走过的路,我的体会是,即使处于逆境之中也不能随波逐流,要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迎接新的希望。”出身平凡的徐永葆,从摸上出租车方向盘的那天起,就立志要凭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还要努力做一名好司机。
“吃不了苦的人不要开出租车。”这句话反映了出租车行业的客观现实。开出租车10余年来,徐永葆用超乎常人的勤奋和努力去兑现自己的诺言,追求自己的梦想。徐永葆不仅不怕吃苦,勤奋如一,而且有娴熟的驾驶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始终将行车安全放在第一位。
一次,徐永葆驾车经过一条居民区密集的马路,突然从前方巷口滚出来一个篮球。凭经验,他判断随后肯定会有人追出来。于是,他立即将车刹住。果然,几个孩子快速跑过来,紧擦着车头穿过了马路。正是由于他的细心和经验,避免了事故。
“起步稳,车速慢,街头巷尾仔细看;遇到事情莫慌乱,冷静处理要果断;雨雪天气察路情,刹车轻点匀速行;一看二慢三通过,确保安全无差错。”这几句“顺口溜”是徐永葆多年安全驾驶经验的总结。开出租车这些年来,他常常在业余时间读书、记笔记,注重思考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驾驶技能。
遵守交通法规,恪守职业道德,注重安全行车,从无“抢客”“宰客”“拒载”等不规范行为,几乎从无投诉,徐永葆的出租车成为乘客信赖的模范出租车,也使他的收入有了更多的保障。在他看来,“出租车是我们的饭碗,一定要凭技术和品行端好这个饭碗。”
■“大家都过好才是真的好”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徐永葆的收入也稳步增加,家里的生活也逐渐向好。“不能只顾自己过上好日子,大家都过好才是真的好。”徐永葆说,常人生活中谁没个头疼脑热、急事难事,如果都能“存好心、办好事、做好人”,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用爱心、热心助人,那么生活中就会多一份温暖,社会就会多一份和谐。
帮乘客拿行李、开关车门,提醒乘客系安全带、戴好口罩等都已经成为徐永葆的习惯。遇到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或残疾人,徐永葆更是关照有加。有一次,他送一位从医院回家的老人,老人住在乡下,离老人的家不远处有一段小路,车开不进去,而且由于下雨后变得泥泞难行,徐永葆就背起老人把老人送到了家,老人称赞徐永葆“比亲戚还亲”。
这些年来,徐永葆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事还资助了两名农村贫困学生,直到他们考上大学。其中一名贫困生母亲去世,父亲和奶奶都有病,家庭十分困难,因此,当这名学生已经考上大学却想放弃学业去打工赚钱为家人治病时,徐永葆反复劝说这名学生去读大学,并联系了当地政府部门申请为其家庭提供救助。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徐永葆带动下,一些司机主动加入了“献爱心”的队列,自愿将每月的第一笔出租车收入拿出来,用于扶危济困的公益事业。据了解,徐永葆每年用于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的时间累计超过两个月,从收入上看的确有些损失。“在我内心深处,有报效父母、感恩亲情的情结,我也希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我更知道,自己帮助别人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可点点滴滴能温暖许多人的心,这同样很有意义。”他说。
“出租车是小康社会和城市文明的窗口,只有做好一言一行,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好司机。”徐永葆坦言。(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