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海归故事||专访长安总工程师赵会:转身只为汽车强国梦
中国汽车报 ·  韩忠楠/文 杜琳/图 ·  2017-11-02

  近一个小时的深度采访结束后,记者与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国家首批“千人计划”专家赵会道别,他走出会议室的那一刻,忽然转过身来,笑着对记者说:“多宣传宣传自主品牌,别宣传我。”

  此后,这个场景长久地萦绕在记者的脑海中。甚至此刻,当记者打开电脑准备写这篇海归人物专访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仍然是赵会的转身。

  11年前,赵会也是如此,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转身”——从美国福特公司辞职,带着“汽车强国”的理想毅然回国,加入长安汽车,成为长安汽车首位“海归”技术专家。他的这一次“转身”,不仅推动了长安汽车安全性能的大幅提升,也间接带动了国内自主品牌对于碰撞安全领域的研发。

  ■ 从“美国梦”到“中国梦”

  “稳重儒雅、低调谦逊”,同大多数海归专家一样,赵会大多数时间都在默默致力于自主研发,鲜少走向台前。因此,在采访之初,他一再表示,关于自己的故事不想过多提及,更想聊聊专业和行业话题。

  实际上,早年求学期间,赵会并没有想过会与汽车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主攻金属材料专业的他,大学毕业后曾在沈阳铸造研究所攻读硕士,在接下来的5年间,他所从事的工作与汽车行业并无瓜葛。

  直至1990年,赵会通过英文考试拿到全额奖学金赴美学习,而录取他的大学恰好位于世界汽车名城——底特律。“我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博士生导师是机械与材料领域的跨学科专家,因此我选择了相关的机械专业课程,渐渐地走上了汽车研发之路。”赵会告诉记者,正是这样的选择,成就了他与汽车的不解之缘。

  毕业后,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赵会进入福特汽车工作。“我第一天上班接触的就是汽车碰撞安全领域的工作,至今已经20多年了。”赵会回忆道,在美国工作的12年间,他经历过两次经济波动。汽车工业很像美国经济的晴雨表,每次遭遇经济危机之际,汽车企业总会大规模裁人。但对于碰撞安全这个领域,美国的汽车公司却从未放松过一时一刻,即便在经济危机期间,也在吸纳员工。赵会告诉记者,整个美国社会对于汽车安全的重视程度很高,这种大环境对他的影响也很深。

  很快,赵会成为了美国汽车碰撞安全领域的翘楚。“去美国之前,很多人都喜欢谈‘美国梦’,大概意思就是说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便能获得美好的生活。”赵会感慨道,“其实,在我心里还隐藏着一个‘中国梦’,而且在美国工作得越久,这种为国造车的意愿就越强烈。”

  2006年,长安汽车集团公司总裁带队在世界一流的汽车城内招兵买马,目的就是要告别过去依赖合资品牌发展的老路,走向正向开发的道路。赵会回忆道,当时长安汽车对人才、对知识的渴望与诚意打动了他,所以他毅然决定跟随长安汽车归国。

  ■ 一片空白也要做好汽车安全

  虽然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赵会始终保持着平缓又温和的语调,但只要谈起关于碰撞安全领域的内容,他的言谈举止中会瞬间流露出一种特殊的力量,或许这股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劲儿”就是他对于汽车安全的执着与坚守的最真实的体现。

  赵会告诉记者,2006年加入长安之际,长安的自主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在碰撞安全领域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加上他,整个企业做碰撞安全测试的员工只有3个人。

  从处于全球汽车产业巅峰的底特律“空降”到自主汽车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的重庆,这种心理落差换做常人是很难接受的。然而赵会却告诉记者,这并不是他所焦虑的,比安全技术积累薄弱更让人感到有压力的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安全观念的淡漠。“那个时候很多人买车,只关心价格,对于车辆的安全系数却不怎么在意。”赵会告诉记者,这样的消费现状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决心一定要带领团队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带动人们提升对车辆安全的重视。

  “在那个过程中,长安汽车让我底气十足。”赵会回忆道,2008年正值全球经济危机,整个汽车工业一片萧条,然而就在那个当口下,长安汽车高层仍然坚持投入1.5亿元建立国内一流的碰撞安全实验室,并成功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那种大家都在收缩项目的时期,长安汽车高层就已经明确了态度:自主品牌一定要有后劲,而后劲的来源就是要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赵会告诉记者,在研发能力提升中,长安汽车始终把碰撞安全放在重中之重。

  2011年,长安E30纯电动汽车主动申报安全碰撞试验,开创中国电动车行业“带电碰撞”先河;2012年,长安逸动主动申报,成为国内在售车型中首款获得新五星评价的自主车型,实现新C-NCAP“第一撞”;2016年,长安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已达最新C-NCAP标准的五星水平。

  11年时间,长安汽车的碰撞安全实验室已由1个结构分析室发展成12个不同分支的研究室,整个团队也由原来的3人扩充到120多人。据了解,目前这个团队规模是自主品牌中最大的,他们每年要对400多辆车进行碰撞测试。通过11年的坚持,在赵会的带领下,长安汽车的碰撞安全研发成果已经斩获了包括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内的多个奖项。不过,赵会认为,口碑要远远胜于奖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实际上,近年来,长安汽车后劲已然显现,而且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2015年长安品牌乘用车年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长安汽车也成为了中国汽车历史上首个跨过百万辆门槛的自主品牌,“领头羊”实力凸显。

  ■ “我将为汽车研究贡献余生”

  实际上,只要是涉及到研发,涉及到碰撞安全,赵会总是拥有着不知疲倦的执着,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包括海外招聘。据了解,他已多次赴美国底特律为长安引进汽车技术人才。

  赵会告诉记者,目前长安汽车每年至少会组织一次海外宣传招聘,并会根据引进人才的专长制定工作任务、搭建相应平台,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的确,海外人才的引进一直是长安汽车的一大特色,而今,长安汽车不仅在人才引进方面做得很突出,还先后在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建立研发中心,与重庆、上海、北京形成各有侧重的全球研发格局。

  不久前,长安汽车再次在碰撞安全试验方面发起了自我挑战,以一辆紧凑型SUV CS55进行侧面碰撞测试来挑战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严苛标准,赵会到现场进行了讲解。他告诉记者,目前CS55已经能够轻松达到C-NCAP五星水平。而挑战更为严苛的IIHS侧面碰撞,则是长安对自身产品品质自信的体现。

  赵会认为,长安汽车最终还是要走向世界,并在更加严酷的战场上进行比拼。而且,要想实现真正的汽车强国梦,自主品牌仍要在新领域不断进行技术积累,更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我希望长安汽车能够走向世界,我们有这个决心。这也是我退休之前的一个期望。”而对于自己的未来,赵会似乎早有规划,他告诉记者,他会一直留在中国,并为汽车研究贡献余生。

  编辑:孙焕玉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