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黄浦江畔,多国来华,共建未来。11月5日~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汽车展区成为其中的亮点。包括通用、特斯拉、福特、大众、宝马、奔驰、丰田、本田、日产、现代、起亚、林肯和沃尔沃等在内的整车企业,博世、电装、伟巴斯特和摩比斯等为代表的国际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包括三菱综合材料、杜邦、陶氏化学、那智不二越和安川电机等在内的装备企业,纷纷亮相进博会,带来了更丰富、更前沿、更多元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模式。
与上届进博会相比,本届参展的国家数量更多、企业规模更大、展品的技术水平更高,汽车展区也更加“吸睛”。雪佛兰的新款科尔维特超级跑车、现代的“45”电动概念车、斯洛伐克AeroMobil公司的升级版飞行汽车、博世的动力电池装配演示线、伟巴斯特的电动车整合加热解决方案……今年进博会上汽车产品的新亮点,是跨国车企融入中国、共享共建的最好证明。
正如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韩恺特所言:“进博会是中国做出的又一个了不起的举动,它证明外企在中国依然有许多机会。我们很高兴来到这里展现自己的实力,并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与其他企业建立充分的联系。”本届进博会汽车展区共有140多辆展车,较去年增加5%~10%。此外,今年进博会还设置了自动驾驶体验展区。可以看出,关注和重视进博会的车企越来越多,各种“黑科技”令人眼花缭乱,相信未来将吸引更多汽车领域的企业参展。不过与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等国内大型车展相比,汽车企业对进博会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尽管在进博会上,汽车业与有的行业相比涉及面略窄,但“热度”可一点儿也不低,甚至可以说是最受人关注的领域之一。笔者认为,汽车企业完全可以把进博会视作彰显企业更高实力和更高水平的“秀场”。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企业还需精心选择展品,亮出自己的“金刚钻”。
首先,产品应该更加符合国内外汽车消费的新趋势。在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如日中天的当下,本着提供更丰富产品的原则,尽管无需让这两类产品遍布展台,但至少也应是参展重点,以凸显企业的研发实力。而在某家车企的展台上,笔者看到所有的展品均为燃油汽车,并且是国内并不主流的车型,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展示则几乎是空白。
其次,进博会上可以多一些全球、亚洲以及中国首发车型。一来,可以体现跨国车企对进博会这一国际贸易平台的重视;二来,在本就“受宠”的汽车展区,可以博得更多的舆论关注,进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第三,在进博会上车企也应加强宣传。今年进博会的汽车展品中,有一款来自起亚汽车的全球首发车型——高端轿跑车型SUV EV概念车FUTURON,但遗憾的是,在汽车媒体以外的大众媒体里,提及这款车的并不多。据悉,这款车并没有召开发布会,不排除在广州车展期间重点宣传的可能性。诚然,广州车展是汽车领域的专业展会,但进博会本身定位更高,面向的媒体和公众范围也比广州车展更广,加上参加的汽车品牌数量比车展更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在进博会上开展宣传无疑“博出位”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让世界共享,将中国市场转化为全球大市场、转化为全球的大机遇,是举办进博会的目的之一。笔者希望有更多跨国车企参加进博会,为包括中国汽车消费者在内的全球汽车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汽车产品,让汽车创享美好生活。
编辑:李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