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一直很忙,有时要加班到半夜,如今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也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亮相,加班已经成为常态。”上汽大通无锡申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工程师陈园园近日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虽然有时比较辛苦,但想到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在这个岗位上多做贡献。“有这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她说。
■改装设计不是一项简单工作
“与前些年相比,现在要做的工作复杂程度增加了,需要更多的勤奋和创新精神。”陈园园讲到,今年4月,她所在的产品部医疗平台组接到了新任务,设计核酸检测车。她作为小组中主持工作的工程师,以前压根没接触过这类工作。
市场有需求,客户在等待。于是,她开始查资料,了解核酸检测车所需的设备、相关标准指数,以及如何优化设计。“检测车省电很重要,所以我们在车上设计了光伏储电和发电两个供电系统。”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与筹备,她几乎成了这方面的专家。
汽车改装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陈园园需要考虑核酸检测车上多种设备之间如何维持最佳工作状态,同时又能实现节能、环保,以及选择什么样的零部件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做起来千头万绪,都要她来具体落实。
陈园园一方面咨询相关专家,同时与零部件采购部门一起研究,筛选合格零部件,还要就实际问题和用户沟通。最终,她主持设计的这款达到国家标准P2级实验室的核酸检测车走下生产线,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我的工作就是和设计打交道,不断解决车辆改装及其实际应用中的难题。”陈园园设计的检测车,效率和使用便捷程度均有提升。一般的方舱式检测车一天能检测2000人左右,而她设计的这种车辆有很好的“串联”使用功能,2~3辆车联合使用,一天可以检测1万人以上。
“改装设计不仅要符合普通车辆的相关标准,还要达到医用的相关专业标准,如要加装消毒、空气净化、急救或检测等一些医疗特种设备,还要考虑密封性、人机交互、医用实际需求和使用的便利性等因素。”陈园园介绍,改装还涉及车上的管路、空调、网控、线束等系统,每个车型的底盘及设计、配置、内部空间都有差异,所以,她要和一线员工到生产现场去,现场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国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我们设计改装的负压救护车已经出口到海外。”对此,她感到很自豪。在她看来,这就是为国争光。
■离不开家人支持
“我之所以能心无旁骛地专心工作,与父母、爱人和孩子的理解、支持是分不开的。”在陈园园的记忆中,这些年来有很多次都是在家接到紧急任务,来去匆匆,家人和孩子都从无怨言。
去年春节假期,她与爱人、孩子除夕刚回安徽老家,大年初一下午就接到了公司的电话,说有疫情防控一线所需的负压救护车紧急生产任务。“当时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她说,第二天一早,她就乘高铁赶到公司加班。从那时起,她的生活就基本是与负压救护车、核酸检测车等车辆的改装设计相伴。
“我爱人很支持我的工作,我工作忙,他主动担起了带孩子、照顾老人等家务,这让我感到特别欣慰。”陈园园有个幸福的家庭,无论是她什么时间加班,爱人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成为一名汽车工程师已经8年了,陈园园谈到,她一直很喜欢汽车,上大学时第一志愿就选择了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后也一直从事汽车设计及改装的工作。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专业过硬、能主持医疗车平台设计工作的工程师了。
工作上,陈园园已经能独挑大梁,生活上与当初刚参加工作时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稳步增长。“这项工作特别适合我,每当我们在技术上有了新突破,公司会给我们发创新奖,上个月因为解决了核酸检测车的一项技术难题,参与的工程技术人员每人都有几千元奖金,大家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了认可。”她说。
这些年来,随着陈园园与爱人的收入增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家里的住房更宽敞了,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及成长环境也更好了。“这些都让我更加安心、更专注地做好本职工作。”她表示。
“我喜欢汽车设计工作,入职公司8年来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从来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这也是一种幸福。”陈园园表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