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高端对话:没用电动化的智能化是空谈
中国汽车报网 ·  郝文丽 ·  2020-11-13

  11月12日,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智能化与电动化的融合”高端对话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对话期间,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大咖齐聚一堂,探讨新形势下智能化与电动化之间如何更好融合。

  主持人:推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过程中,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

  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智能化与电动化是相辅相成的,因为电机的反应速度是20毫秒,而机械的反应速度是200毫秒。现在汽车上发动机和制动器依然是机械式,反应较慢。未来只有新能源汽车结合电子控制,电动汽车毫秒级的反应才能和智能化很好地匹配。

  今年疫情之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了很特殊的变化。2017-2018年间,在国家补贴的政策利好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是对公销售。但今年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变成市场驱动为主,政策驱动为辅的格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走向健康,走向消费者自主原则的格局。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正在对新能源汽车品牌重新定位。可以看到,眼下广汽新能源、理想等新能源汽车价格不菲,按照传统车的价格来说是远超品牌力的,但是消费者依然愿意选择。特别是一些互联网造车势力的加入,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网联化,使行业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光明前景,非常值得传统车企学习。

  广汽新能源技术中心主任许俊海:我坚决看好纯电动汽车析,以前纯电动汽车被吐槽的痛点,包括安全性低、寿命短、成本高、充电慢等,正在一个一个被消除。电是一种便利的能源,电动化是智能化的基础,实现了智能化才能实现无人化。“所以电动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纯电动是我们的终极路线。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总裁陈黎明:我们最近开发了很多新产品支持车企和终端用户的需求,我们最新的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都会最先拿到中国来,因为从本次北京车展就可以看出,中国自主品牌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已经在引领世界发展,我们非常荣幸能赶上好的发展机遇。

  主持人:车企都在规划L3甚至L4时代,也已经介入软件自研,未来软硬件的供货,车企与供应商如何划分并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双方是合作还是博弈的关系?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操作系统我们自己开发,所以是自主可控的,主要是执行控制层面需要与供应商合作。所以谈不上博弈,如果买了别人的软件,那部分IP还是别人的,我们只是关注自己开发的部分。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总裁陈黎明:目前还没有产生IP纠纷,大家的边界还是比较清晰的,主要变化是和车企的合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商讨如何合作,谁做哪一部分。在新的车生态之下,智能网联让整个生态变得更加宽广和复杂,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合作共赢的大前提之下,车企和供应商都在寻找自己新的角色定位。

  我们与车企的区别在于,现在很多高科技的车企也在软件系统,车企做的是专门对自己车型的平台和架构定制的,他可以做的相对比较专用;而作为我们供应商来讲,我们是需要针对所有车企,相当于面对各种架构和各种硬件,可能我们在软件的开发上和合作模式上都更加灵活。

  今后L3、L4、L5级自动驾驶都一样,不可能一家企业把什么都做了,因为生态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肯定需要有很多玩家一起来做这件事,所以说开放合作肯定是一个大前提。

  主持人: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车企与供应商谁会成为主导?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总裁陈黎明:以地图和摄像头数据融合这一细节趋势为例,车企和供应商都有可能承担融合者的角色。车企在软件层面的能力逐步提升,很多软件层面工作开始亲力亲为,而供应商经历的场景和案例更多,在经验方面更具优势,很难说谁来主导更好,未来很可能是合作的模式。

  安波福亚太区总裁杨晓明: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车企和供应商是否会变成对立关系,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其实这一切都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并不存在车企和供应商对立的可能。尽管现在行业仍在摸索,但市场需求会最终决定商业模式,车企和供应商都会在产业链中寻找到自己最好的定位。市场需求就在那里,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朱西产:最后还是看市场。打个比方,博世、安波福这样的供应商,相当于开饭店又种菜,车企直接吃现成的也行,只要半成品也行,如果就想吃那口新鲜的,供应商把原始蔬菜给他也可以。反正,供应商把一个菜单放到这儿了,一个宗旨是企业要活下去,要有市场。

  编辑:王琨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