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单记章:为汽车芯片市场爆发时刻准备着
中国汽车报网 ·  施芸芸 ·  2021-05-11

  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从去年年底开始不断蔓延并扩散的汽车行业“缺芯潮”席卷全球,给汽车行业带来持续冲击。与此同时,自主芯片遭遇“卡脖子”的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行业内外的极大关注。

  不过,这同样也是一个机遇无限的时代,随着近年来的积累与沉淀,我国企业已在芯片设计、开发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并正在朝着高端化和全产业链的方向迈进,整车及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加大对芯片企业的投资,国内芯片领域在“玩家”不断增多的同时,产业整体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在2021上海车展上,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单记章接受了《中国汽车报》记者的采访。在谈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推进和技术变革的未来趋势时,他都充分表达了对芯片产业前景的信心与期待。在单记章看来,芯片市场正处于“爆发”前期,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加上全产业链的共同支持,以黑芝麻智能为代表的自主芯片企业有望迎来更多机会。

  “缺芯”却也带来积极因素

  去年年底,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开始浮现,并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今年,多家车企人士均坦言,“缺芯”带来的损失不可小觑。伯恩斯坦咨询公司预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200万~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近10年以来全球汽车年产量的近5%,AlixPartners咨询公司则预计,芯片短缺将导致汽车厂商今年一季度收入减少140亿美元,全年损失总额将达到610亿美元。最近,大众集团更是发出警告,今年二季度面临的芯片供应挑战及产量损失将比一季度更大。

  “‘缺芯’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方面中国经济和汽车市场升温速度较快,出乎大家意料;另一方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芯片生产跟不上,加上恐慌情绪蔓延,进一步加剧了芯片短缺的情况。”单记章坦言,对于行业和企业来说,芯片供应不足带来的影响较大,大家开始焦虑供应链和供应体系安全的问题,但与此同时,这也给芯片行业的发展带来一些积极因素。过去,车企很少储备芯片,但如今大家都在备货;往往只选择一家芯片供应商,现在考虑到供应链安全问题,可能倾向拥有多种选择。

  “对于黑芝麻智能这样的自主芯片企业来说,这些变化是比较友好的。”单记章认为,芯片尤其是车规级芯片的生产和设计难度较大,尽管供应短缺短期内给整车企业带来了困难,但从长期来看,将促进更多产业相关方进入,从而给行业发展带来有利影响。

  “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应该不会持续太久,有望较快恢复正常供应。”单记章认为。

  目标是细分市场1/3份额

  对于自主汽车芯片的关注与重视,恐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高过,由此引发的投身汽车芯片产业热潮,也前所未有地高涨起来。包括黑芝麻智能在内的一大批自主企业正在成长壮大,还有更多的新“玩家”不断涌入。这将给汽车芯片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单记章给出自己的答案:这是好事。一方面,更多企业的进入在某种程度上支撑和预见了自动驾驶的繁荣前景,一直以来看似遥不可及的技术正从梦想变成现实。这种局面类似于2001年前后智能手机刚刚起步的情况,但不同的是,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和体量更大,也更值得期待。另一方面,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积累和“打法”,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推动市场发展,最终会找到最优的模式。事实上,在芯片行业中,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做到“通吃”,因此即便竞争加剧,最终也会有多家企业共同发展。

  在谈到竞争格局时,单记章对黑芝麻智能充满信心。他表示,公司不仅布局较早,而且定位清晰,始终站在二级供应商的位置,做自己最专业、最擅长的事情,最终一定有望成为头部企业。

  据了解,黑芝麻智能首款芯片与上汽的合作已实现量产,第二款芯片A1000正在量产过程中,由于包含功能安全,因此量产周期更长,预计今年下半年在商用车领域实现10万片量级以上的量产,明年将在乘用车领域量产落地。单记章表示,明后两年,汽车芯片市场会迎来大规模爆发,而黑芝麻智能已与一汽、蔚来、上汽、比亚迪、博世、滴滴、中科创达、亚太机电等企业在L2、L3级自动驾驶感知系统解决方案上均有合作,他们的目标是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1/3。

  要加深对应用场景的理解

  今年一季度,在国内多家车企发布的车型上,搭载的自动驾驶算力平台需求基本已达到1000TOPS,但纵观全球,能够实现量产如此大算力产品的,只有寥寥几家国外芯片厂商,中国芯片公司亟待进一步提升产品算力。

  “车企之所以产生‘算力焦虑’,主要是因为当前汽车产品和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单记章解释道,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芯片这样的硬件是“预埋”的,后续只需进行软件升级,以实现汽车功能的增加和性能的提升。基于此,企业为了确保后续软件不断升级的需求,会在成本可控等前提下,尽可能在前期搭载更大算力的芯片。

  在单记章看来,车企对大算力的追求将带来更多挑战与需求,例如技术更快迭代,应用更多先进技术等,但这也将成为中国芯片企业的一个好机遇。面对这样的市场趋势,作为芯片厂商,黑芝麻智能所做的就是及时做好技术准备,以及不断适应快速变革中的产业上下游及商业模式的需求。黑芝麻智能2021上海车展期间发布的华山二号A1000 Pro,INT8算力达到106TOPS,INT4的算力达到196TOPS,能够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包括泊车、城市内部到高速场景的无缝衔接。

  不过,单记章也指出,尽管算力是衡量芯片产品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整车企业的要求绝不只此一点。“算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异构架构的SoC,是一个系统,产品整体需要从功耗、性能、成本三方面综合考虑。”他告诉记者,以感知系统为例,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运算,这的确需要非常强大的算力,但实际上除了车辆本身的功能安全问题外,芯片还需集成路径规划、决策和控制等,因此还要考虑功耗的降低。

  可以想见,随着“十四五”时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将迎来更大机遇,自主芯片企业同样如此。“汽车智能应用体验如何做得更细贴合市场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关键,芯片公司能否为下游应用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支持,显得越来越重要。”单记章表示,芯片公司一定要加深对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的理解,学会从系统的角度认识问题,不只是实施这些应用,而是要从中高度抽象出共性。只有不断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其他参与者携手共进,芯片企业才能在智能网联汽车这个足够大的市场中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