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吉林大学高振海:人才培养瞄准“新四化”
中国汽车报网 ·  张冬梅 ·  2021-04-25

  近日,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分社举行了“十三五”十佳汽车图书、优秀作者及最佳合作伙伴颁奖典礼。其中,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高振海作为最佳合作伙伴代表出席典礼。活动间隙,高振海接受了《中国汽车报》等数家媒体的采访,围绕汽车行业“新四化”浪潮下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剖析。

  顺应“新四化”,探索“汽车+”

  高振海指出,在汽车行业“新四化”浪潮下,传统的车辆工程学院应该去探索如何进行自我改造、升级。

  “我们现在一直在探索‘汽车+’的概念,我们希望汽车+AI、汽车+材料、汽车+化学、汽车+数学等。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我们已经在探索如何在传统的机械加力学、工学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新能源汽车,将其多元动力、新材料、电池材料等融入进来。再进一步,围绕智能网联,探索如何将AI、数学、大数据等融入课程体系中。因此,我们正在建立三元制的课程体系方案,也希望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汽车技术,包括软件赋能汽车等。”高振海解释道。

  基于这样的考量,吉林大学开始打造自己的智能汽车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汽车软件工程专业方向,逐步探索如何适应未来二三十年汽车行业的发展。另外,在中国乃至全球,低碳化成为各个行业的热门话题,中国已经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吉林大学今年也开始瞄准低碳技术进行探索,思考未来汽车行业低碳化到底要怎么做。

  “我们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未来将瞄准智能驾驶逐步发力,工艺设计专业将瞄准汽车智能制造来进行人才培养,而动力工程专业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来打造未来发展方向。这就是整个人才或者说是课程培养体系。”高振海指出。

  汇集成书,传播创新成果

  在机械工业出版社,记者看到了大量与电动化、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软件等相关的书籍。例如,《自动驾驶——未来更安全、更高效的汽车技术解决方案》一书由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组译,具体是由高振海、胡宏宇、沈传亮、高菲译,以此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传播进来。类似的书籍还有不少,例如《驾驶辅助系统计算机视觉技术》、《车辆系统动力学手册 第1卷:基础理论和方法》、《车辆系统动力学手册 第4卷 控制和安全》等。

  据了解,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的汽车行业的重点实验室,其职责之一是传播知识,具体是如何做的?

  “这是我们与机械工业出版社长期紧密合作的事。作为国家级的研究基地,除了代表中国去探索国际汽车最前沿的技术,解决行业重大问题外,我们的理论知识、理论创新成果需要在全社会、全行业得到普及。我们希望知识得到传播,例如我们每年会在固定时间向社会开放科普宣传,从孩子到成年人,向他们普及科技最前沿的知识。我们还常年举办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科技。另外,我们的理论成果也汇集成书,很多老师编辑书籍,希望以此面向全社会进行知识传播,使得我们的理论成果真正呈现在中国的大地上。”高振海动情地说。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