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紧抓未来汽车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必须重视来自芯片、操作系统和安全三个方面的挑战。”这是日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发出的警示。在他看来,在个人计算机(PC)时代,操作系统被Windows垄断,现在国内相关企业正在补课;在智能手机时代,苹果iOS和谷歌安卓目前同样有压倒性优势。在“新四化”技术迅速迭代的当下,汽车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车用操作系统会不会步芯片后尘而受制于人?不少业内人士呼吁,行业必须早做准备,打造自主可控的汽车操作系统势在必行。
■中国车企大多使用安卓系统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持续演进,车用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将成为竞争焦点。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车用操作系统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风险点,尤其是对中国汽车行业而言,存在很大风险。因为,目前我国并没有完全自主的操作系统。
据了解,目前国内车企使用的车用操作系统大多是安卓。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特聘专家郑光伟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苗圩提出的警示高屋建瓴,需要全行业关注。众所周知,在PC领域,Windows一统天下,全球计算机都离不开这一系统;智能手机领域,则有安卓和iOS两大系统二分天下。车用操作系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中国车企大多选择安卓系统。安卓系统作为谷歌开发的产品,虽然是开源的,但在安全性、实时性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车用操作系统也像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一样,是基础底层操作系统,尤其是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之后,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是在操作系统基础上完成的,这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兼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一个自主可靠的基础底层操作系统。”郑光伟如是说。
有研究称,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驾驶汽车的产量将突破2000万辆,其中L2+/L3车型超过一半。如此多的智能汽车一定要用上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斑马智行首席架构师肖枫认为,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发展,操作系统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基础。“以前谈汽车的时候首先谈的就是汽车有多大功率,发动机有几个缸这类数据,现在大家谈的都是智能化、语音功能以及屏幕互动能力等。智能化操作系统已经成为汽车的第二个重要引擎。”虽然目前国内一些科技公司,如百度、华为等都在做一些操作系统开发工作,但并不是重新开发一套车用操作系统,而是在原本的操作系统上做一些更改、再开发或进一步应用。
■安全隐患之外安卓弊端明显
虽然安卓系统是一套开源系统,短期可能不存在类似芯片断供的风险,但一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到一定阶段,很难保证相关国家或企业不会在该领域发起制裁事件,届时中国汽车行业,甚至整个交通体系都将面临很大风险。
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一代、二代军用车型上都没有使用智能化操作系统,有些车辆甚至拆除了操作系统,其中最大的考量就是安全风险。郑光伟介绍,美国军方使用的是本土黑莓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以确保其车辆安全性。从国防安全的角度来看,我国更需要一套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
更为关键的是,面向未来的自动驾驶,对车载应用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资源需求较大,而在这些方面,安卓系统存在一定的弊端。郑光伟表示,要想确保在未来的智能网联时代不被“卡脖子”,开发一个自主可控的车用操作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黑芝麻智能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单记章强调,目前手机操作系统主要有iOS和安卓两种,这是单纯的操作系统。“但车载操作系统不一样,比如中控集成了各种各样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很多是基于Linux系统开发的;同时,汽车是快速运动的物体,对实时性要求非常之高,所以仪表相关数据的显示必须要基于更安全的实时操作系统。此外,汽车内部各个功能和屏幕之间有互动需求,所以汽车软件系统更为复杂。”
斑马智行副总裁、首席信息官徐强提出,“希望未来中国自主开发的车载操作系统可以摆脱对安卓的依赖。将来我们的智能汽车上不再出现那个绿色机器人(安卓标志)。”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凯也坦言:“在PC和智能手机时代,我们在操作系统和芯片领域基本毫无作为。今天,智能汽车让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终端,我们的芯片和操作系统能不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件事情听起来非常激动人心,同时也是个严峻考验。如果中国品牌在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不能跻身市场前两名,我认为就已经基本出局了。”
崔东树强调,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现实问题,需要汽车行业,甚至从国家战略层面引起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其中重点提及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车用操作系统作为与芯片同等重要的关键技术,被列入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中。
■跨领域合作IT企业或大展身手
谁来终结车用操作系统的潜在风险?在郑光伟看来,车企并不适合做车用操作系统的开发,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企业架构、人员架构都有明显短板,车企也不太可能自己开发专用的车用操作系统。而从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看,无论是PC时代、智能手机时代还是即将到来的智能汽车时代,操作系统都是由大型IT企业开发,而车企只是使用者。
从这一角度看,我国要开发自主车用操作系统需要更多来自IT领域的力量。“车企的主要工作是整车集成,对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开发的积极性不高是必然。”郑光伟如是说。崔东树也认为,车企作为操作系统的使用者,对其是否自主开发并不太关注,它只要作出选择用谁的产品即可。
从技术角度看,自主开发一套全新的车用操作系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今天我们重新开发一套系统,并非是从零开始,而是有许多可借鉴的东西,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做开发,规避现在一些操作系统存在的风险或出现的问题,这让自主开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郑光伟表示,“今天我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开发操作系统,如果能从国防安全的角度立项,作为一项国家工程来做,可能更具可行性。而且,借助我们在应用领域发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徐强也提出,自主开发车用操作系统,靠单一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需要与合作伙伴一起,从“操作系统+芯片+AI能力”方面构建智能行车大脑。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一个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发展的产物,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应该加大协同力度,同向发力,共同促进行业发展。同时要支持企业的跨界融合,加速关键产品的落地和质量提升。
至于具体怎么做,苗圩表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方向,坚持扩大内需这个基点,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采用揭榜挂帅等形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同时也要鼓励整车厂和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跨行业合作,聚焦软件安全问题,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测试、验证、认证体系,提升自主开发能力。
编辑: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