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正进入快速发展期,不仅集聚着“技术狂”,也吸引着资金的走向。1月28日,滴滴自动驾驶宣称已完成一笔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融资。而且,在近来获得融资的同行”中,还有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嬴彻科技等。自动驾驶“吸金”能力如此强悍,凭借的是什么呢?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近日预计,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将在两年内开始。
“吸金”能力不凡
进入新一年以来,自动驾驶行业频获资本青睐。
滴滴自动驾驶融资的“金主”中,由IDG资本领投,CPE、Paulson、中俄投资基金、国泰君安、建银国际等投资机构跟投。加上2020年5月公开披露的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的超5亿美元融资,其一年内已获得了超过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投资。
而驭势科技近日也完成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多个产业投资商和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据称,其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强“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自动驾驶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无人驾驶大规模商业化。1月14日,自动驾驶出行公司文远知行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
其实,不仅在国内,在海外的自动驾驶公司也迎来融资的春天。自动驾驶科技公司Cruise于近日宣布,获得微软、通用、本田等融资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9亿元)投资。
“投资商看好自动驾驶,不仅是因为自动驾驶将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一个制高点,而且自动驾驶已经上车应用,像去年以来国内很多新车型、包括特斯拉都已经配置了L2级的自动驾驶驾驶系统,使得自动驾驶从试验走向了商业化,比之前预计的时间有所提前。2020年也被称为是自动驾驶元年,虽然L5级自动驾驶实现的时间难以预测,但今后两三年自动驾驶将极有可能进入高速增长的爆发期。”华泰证券分析师彭松林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不仅是相关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精明的投资商投资自动驾驶的逻辑。
技术决胜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行业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展示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吸引投资的条件,更是争夺竞争话语权的需要。
滴滴依赖的是平台的数据优势,其日均订单数达数千万,车辆行驶轨迹和安装在车上的视听采集设备,全年可以采集近1000亿公里的场景数据。对于自动驾驶业务来说,庞大的网约车运营数据库和乘客网络皆能为己所用,基于滴滴数据库,滴滴自动驾驶系统已经生成经营地图、安全地图和技术地图,为自动驾驶铺路。同时,滴滴自动驾驶已经组建起高精地图、路人及车辆行为预测、路线规划与控制、基础设施与仿真、云控与车联网、自动驾驶调度产品和运营等多个专业团队,公司规模超过500人。
驭势科技之长,则在于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自动驾驶,打造面向未来的出行模式,重塑人们的智能生活方式,目前已形成可规模化部署的自动驾驶系统,在2020年成功交付了数百套“AI驾驶员”,随着智能汽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作为汽车智能化核心的自动驾驶更是众所瞩目的重点,随着技术在多个商业场景中率先落地,其商业化规模也指日可待。
深耕自动驾驶8年的百度,已正式宣布连手吉利进场造车,并继续将重点放在自动驾驶系统研发上。1月25日,搭载百度AVP自动泊车方案的量产威马W6现身,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代客泊车,是当前行业中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之一。“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将成为智能汽车的决胜点,无人化自动驾驶将驶入‘快车道’。”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总经理李震宇认为。
在彭松林看来,跻身自动驾驶技术开发者主要有三类,一是初创科技公司,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其在很大程度上对融资有依赖;二是互联网巨头,包括谷歌、华为、百度、阿里等,其中部分企业需要融资,部分企业倚靠母公司不需要融资,如百度、华为等;三是车企或汽车零部件厂商,基本靠母公司“输血”,也几乎不需要市场融资。
融资前景无限
截至目前,我国保持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81亿辆,如果自动驾驶技术得到商业化应用,将会带来显著的规模效应。研究机构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超人民币2350亿元。
“这正是自动驾驶及其相关技术近来融资趋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彭松林表示,自动驾驶技术及融资的升温,也拉动了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其中,如自动驾驶使用的人工智能、通信及定位芯片、模组等硬件及软件等,整个产业链获得了新的动力。
的确,很多企业的相关技术正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地平线日前宣布今年将正式推出征程5芯片,单芯片算力达到96TOPS,基于7纳米工艺的征程6芯片也已投入研发阶段,该芯片定位于L4以上的自动驾驶,算力将高达400TOPS以上。
华为近日发布96线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而且价格比国外相同产品大幅下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总裁王军告诉记者,华为正将掌握的领先技术移植到自动驾驶车载雷达上,既可以将毫米波雷达做到激光雷达的高清晰度,也正在研究清晰度更高的100线-200线的激光雷达。
企业的初衷是逐利,而投资者的眼光,决定着投资的盈亏。知名投资商软银,投资版图早已涵盖了自动驾驶产业链。其中,人工智能芯片方面,软银于2017年5月以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7亿元)收购芯片制造商英伟达4.9%的股份,虽然在2019年已经抛售,但其至今仍掌控芯片巨头安谋科技。激光雷达方面,软银于2017年10月领投了以色列初创公司Innoviz的B轮融资。此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就是自动驾驶的高清固态激光雷达(HD-SSL)。随后,软银还投资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Nauto、Cruise、Nuro等,并投资了中国的滴滴、商汤科技等。
“目前,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良好,政策支持比较到位,《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还有《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也已出台,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由此获得了更加有力的支撑,这也必将吸引资金进一步向这一领域集聚。”彭松林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