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2020中国国际车联网技术大会”的“5G+C-V2X 赋能智能网联专题会议”上,亿欧EqualOcean 执行总经理兼亿欧汽车总裁杨永平发表了《2020中国车联网投融资与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洞察》演讲。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的商业产业技术,车联网在整个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围绕这一产业发展,又有哪些新的商业模式?对此,杨永平接受记者专访,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Q1:亿欧汽车一直关注汽车出行生态的产业发展,您如何看待车联网技术在汽车出行生态中扮演的角色?
杨永平:车联网属于新兴复合型技术,是整个智能网联汽车里最先落地的应用化技术。以前的车联网有车载远程诊断,地图更新下载,部分娱乐影音等车载信息功能。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比较显著的变化就是车联网落地的场景变得更加广泛,也有了更丰富的解决方案。
在数字交通领域,汽车作为运载工具,正在成为新的第三空间,也是一个重要的新兴物理空间,所以车联网技术还要放在数字交通里面来谈。更进一步说,车联网还需要在智慧城市发挥重要角色,助力数字城市,解决城市拥堵等环境需求。整个车联网的发展是产业化过程,包含上游、中游、下游,由软件、硬件全产业链参与,未来与物联网相互融合的生态。
Q2:目前,在国内与车联网产业生态相关的投融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投融资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杨永平:2020年,智能网联赛道是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一个领域。截至11月30号,全球范围内在汽车和出行领域的融资总共有308起,其中包括了有一家公司获得多次融资的案例,其中中国市场178起,海外130起,总共的融资规模达到了2004亿元。在300多起的融资里,A轮的公司融资频次最高,B轮融资的金额最大,成立两到三年的初创型公司综合实力强的在2020年拿到了新一轮的融资,成立5年左右的公司,发展至今规模已经比较大,因此也需要规模比较大的资金来支持其商业化和后续的业务布局、拓展。可以看到头部企业融资的规模变大了,这也代表了资本市场态度,有头部机构关注头部项目的趋势。
融资带来的正向影响是参与的玩家越来越丰富,车企、第三方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进入赛道,能够促进产业更加多元化发展。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关注度逐步提升,采取建设产业园区的形式,并通过股权投资进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不过,融资也是把双刃剑,负面影响是有些企业把心思过多地放在融资上,而忽视了产业发展中商业化价值的探索与挖掘,企业还需要通过自己造血的方式来维持运营,渡过难关。
Q3:对于车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据您观察,有哪些趋势和方向可以总结分享的?
杨永平:中央在最新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因此,车联网的产业化非常重要,其商业模式近期并未出现非常大的变化。主流模式还是卖软件、卖硬件、卖全栈式的解决方案以及卖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车联网的产业链中,软件供应商将占60%以上,还有车载智能硬件需求井喷,以及全栈的解决方案,做不同的智能化的车联网方案就可能得到客户持续的订单。对于新兴供应商来说,更需要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这种新型供应商更应该被称呼为科技伙伴,与整车厂共同赋能,共生共赢,共创协作生态。所以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发展思路,即一些拥有比较大的产量、服务能力的科技企业为整车厂提供车辆综合性服务的模式有望变热。
同时,业内也在探讨车联网在保险领域的落地。车联网公司产生的数据可以更好地应用在保险金融场景里,实现更多商业价值。此外,关键传感器细的销售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利润。虽然这不属于模式创新,但可以通过提供超强的产品去构造商业体系。
Q4: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您是如何看待目前国内车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的?
杨永平:目前中国的车联网产业链,从单一的车载信息服务迈进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黄金阶段。整个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在集中爆发的阶段,尤其是智能化、电动化这样的一些产品类型上,智能的配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车搭载智能化功能,用户会有更多的体验和使用。
我们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车端系统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中国可能基本上超过70%的市场占比。我们也保守估计,在2025年之前,中国的智能汽车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主要是因为智能汽车的渗透率。
车联网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构成的关键组成部分,贯穿始终在产业发展之中。目前来看,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这两条技术路径将以齐头并进的方式互相支撑着发展。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大家提的比较多的主要是传感器与芯片,很多厂商在这两个领域做创新探索,成果也比较明显。
但行业发展也面临三大困境,一是多部委、多行业分别出台推荐标准,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二是信息安全方面需要使用专用高性能安全芯片,尚需在大规模部署中实践验证;三是基础设施不够健全。车联网安全要求每秒数千次的计算,对安全芯片的要求较高,目前满足要求的芯片刚刚发布,预计2021年才能真正达到要求。还有就是产业环境,很多设施需要改造,这是非常庞大的体系。整个车联网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化的集聚效率不明显,仍处于早期的阶段。
Q5:车联网相关技术和应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您对“科技出行”的理解有没有变化,可以简单分享一下。
杨永平:科技出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分别是“可持续”、“绿色发展”、“生态型创新”。在科技出行发展的背景下,各子系统间不再孤立,而是成为一个共同体共融共生以及协同创新。
具体到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汽车是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的技术。现在的车与万物互联,正在成为一条产业线。科技出行下一步将发展成为网状结构,要把智能网联汽车的落地与更多产业进行跨界融合,形成网状的产业关系。
车联网放在整个大的科技出行来讲,仍属于技术载体,所以更多地应该聚焦于提升出行效率。在未来,还可以考虑更多形态的出行模式,比如现在有厂商探索的飞行汽车,商业航天等领域。多个场景的出行综合构建一个持续的、绿色的发展格局是比较关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