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嘀嗒抢跑IPO或掀上市潮
中国汽车报网 ·  郝文丽 ·  2020-11-06

  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成为国内出行市场的老大,已经整整四年时间。期间出现的“插曲”,导致滴滴的“统治”并不稳固。与此同时,以美团、高德为代表的聚合流量平台;以T3、首汽为代表的出行国家队;以曹操、享道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出行派;以万顺叫车、斑马快跑为代表的“牌照之王”等平台,都在以各自优势要分一杯羹。当市场从一家独大陷入多方混战,巨头滴滴还尚未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时,嘀嗒却突然爆出冷门。近日,嘀嗒出行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始冲击“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

  ■嘀嗒利润与口碑双赢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以顺风车业务起家,2017年进入出租车市场。招股书显示,嘀嗒的业务主要由顺风车服务、智慧出租车业务、广告和其他服务构成。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按2019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是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占有66.5%的市场份额;而按2019年的按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则在中国出租车市场的出行平台中排名第二。

  2017~2019年,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的GTV(平台交易总额)分别为7亿元、19亿元和85亿元,同期顺风车搭乘订单分别为2360万份、4820万份和1.79亿份。其中,2019年的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47.4%和270.5%。

  截至目前,嘀嗒出行主要通过向在平台提供顺风车搭乘的私家车主收取服务费获得收入;自2019年8月起,嘀嗒出行亦通过向出租车司机收取服务费,以实现在试点城市完成出租车网约服务变现;此外,嘀嗒出行还从广告及其他服务产生收益。

  2017~2019年,嘀嗒出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93万元、1.18亿元和5.81亿元;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的营收为3.1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87亿元增长65.8%,这还是发生在疫情的客观条件下。值得注意的是,嘀嗒出行在2019年已实现整体盈利,当年嘀嗒出行的净利润为1.72亿元,今年上半年,嘀嗒出行的净利润为1.51亿元,净利润率为48.6%,而去年同期则净亏损322万元。

  顺风车模式下,平台不承担拥车费用,且无必要向车主、乘客提供大额补贴,这是嘀嗒能先一步实现盈利的基础。随着业务的成熟,2019年嘀嗒顺风车业务毛利率高达83.1%。目前,嘀嗒收入组成中,顺风车收入占绝大比例,2019年顺风车收入占比达到91.9%,2020上半年占比达到87.8%。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在嘀嗒出行平台的所有受访私家车主及顺风车乘客中,超过半数表示其是由家人及朋友推荐而选择的嘀嗒出行。显然,这既可以降低其获客成本,又可以确保未来增长空间。

  自成立以来,嘀嗒出行已获得来自高瓴资本、IDG资本、蔚来资本、崇德投资、京东、携程、易车等一线美元基金和知名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用户群及强化营销与推广举措;提升技术能力以及升级安全机制;增强变现能力和丰富变现渠道;在中国出行市场价值链中选择性地寻求战略联盟、投资与收购机会;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融资上市为更上层楼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判断,嘀嗒目前处于出行市场的第二梯队,融资意在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谋篇布局。目前的出行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接近空白,其共享理念不仅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还能缓解交通压力,因此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综合来看,未来出行市场需求很大,发展机会很多,既充满前景,也是当下的投资热点,嘀嗒当然要紧抓机遇。

  同时,嘀嗒谋求上市也是出于很大的压力。在张翔看来,互联网垂直领域往往经过激战之后都会集中于几家,就如搜索领域集中于百度、谷歌,电商平台集中于京东、阿里。目前,出行领域发展尚不成熟,行业集中度不高,有时甚至会陷入恶性竞争,需要不断有新玩家入局,不断洗牌才能大浪淘沙。嘀嗒惟有融得更多资金才能有武器持续战斗,同时也可以使其公司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可谓一举多得。

  与张翔观点类似,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互联新出行分会秘书长常亮对嘀嗒先于滴滴发起上市冲击并不感到非常意外,也比较看好嘀嗒的上市操作。他认为,滴滴是以网约车为切入点,而嘀嗒是从顺风车和出租车的角度进入市场,走的是不同的路,也正是嘀嗒的差异化打法,才使其流量能在行业中排名第二。

  目前对于出行公司来说,最大的困扰就是盈利问题,嘀嗒上市无非是想补充现金流,只有现金流充足才能将规模做大。网约车只是基础出行方式的补充,但顺风车与国家提倡节能环保共享出行的大趋势更相吻合,所以嘀嗒融资不论是“故事性”还是其财务状况、轻资产运营各方面指标都很不错,目前看,成功上市的可能性比较大。

  “嘀嗒上市步伐走得比滴滴更快,只能说明两家企业的战略不同,上市与否与市场容量有关系,但不是必然关系,还要看整个股东方的意向。”常亮说。不过北京租赁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理事、共享出行专家范永跃则持另一种观点,他认为共享出行是轻资产运营,主要靠的是流量,从客户量级来看,滴滴远超嘀嗒。他通过亲身体验调查发现,嘀嗒的优势或仅在于顺风车价格略低,如果从谋求上市的角度看,滴滴更有可能性。

  ■或加速新旧业态融合

  范永跃分析,上市不止是嘀嗒一家出行企业的梦想,但能否成功则是另一个问题。递交招股书却募集不到目标金额的例子并非没有,2012年神州租车就欲登陆纳斯达克,后来发现募集资金不足便不得不停止,直到2014年才在香港成功上市。即便成功上市,股价达到预期,他依然认为嘀嗒不会给出行市场格局带来很大改变。

  在他看来,嘀嗒抢跑上市源自于较大的危机感,如果嘀嗒下一步想提升在行业内的排名,必须进一步拓展市场、引流、扩大客户流量,这些无疑都需要资金。但嘀嗒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优势并不明显,论基因比不上曹操专车和首汽约车,论实力上比不过神州租车,嘀嗒在知名度、客流量和企业实力上还是差点火候。“大家都知道滴滴是行业第一,但仍有很多企业虎视眈眈,特别是车企,比如北汽旗下就有多家出行公司,不排除其未来整合出行板块成为头部。”范永跃说。

  共享出行行业要走得更远,烧钱换增长的方式行不通。滴滴铺的面更广,而嘀嗒、首汽等在细分领域扎得更深。规模化要保持,产业链也要打通,新战场对每个玩家的要求更高了。纵观最近两年,常亮分析,共享出行市场虽然各家企业动作频繁,但总体格局是相当稳定的,预计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这种稳定。而嘀嗒融资上市扩大经营后,可能会促进出租市场与共享出行业态更好地融合,让传统业态更快拥抱新业态。

  范永跃总结,出行行业还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加、续驶里程增加,汽车厂家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5G、物联网、无人驾驶对汽车行业的加持等等,整体而言,出行行业远远未到发展成熟期。包括嘀嗒在内的企业必然有危机感,现在的行业第一将来也未必保得住,暂时的稳定并不代表未来,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