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智能网联肩负为汽车安全护航重任
中国汽车报网 ·  赵建国 ·  2020-10-22

  只用一颗小小的智能芯片,就能让汽车免于因爆胎引发的意外和危险,解决了多年来困扰行业的难题,这被称为智能网联轮胎。“凭借轮胎中嵌入的芯片,就能将胎压、温度、磨损、以及爆胎风险等情况及时显示在驾驶室的中控台上,有风险时会发出警示,从而肩负起为汽车安全保驾护航的重任。”在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看来,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汽车行业企业必须逾越的“门槛”。他在近日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从智能化、数字化、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他对行业发展的思考与心得。

  拥抱智能化

  无人自动驾驶的智能AGV叉车24小时不间断运行,替代人工搬运,提升物流效率,增加了物料运输的准确性、安全性,这是中策集团无人工厂中的场景。不仅如此,更为“高大上”的,是中策集团的生产管理已经用上了“云”,利用阿里云ET工业大脑,可以对中策集团生产端、采购端、后市场等方面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度运算和分析,给出资源最优利用的方案组合。如在生产端,可以分析出哪几个产地的原料组合在一起质量最好,某个工艺环节使用怎样的配比参数可以使混炼胶的性能更稳定,提高合格率3%至5%。

  “我国轮胎行业近年来逐渐走上智能制造之路,逐步实现从智能化、信息化到自动化,目前中国的轮胎制造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沈金荣讲到,近年来,中策集团专门对中国轮胎行业发展趋势作了调研。“从众多的技术路径中,选择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作为赶超的‘利器’,希望借此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他说。

  在今天的中策集团,智能化、大数据已深入中策集团全球采购,可更为精确地智能化管控生产、加工,将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引入到制造中的检测环节,从而将产品检测精度提高到人工难以达到的水平。

  而且,在汽车后服务市场,中策集团打造了云网智能服务系统,并以“中策车空间”为品牌切入点,运用连锁经营模式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车型配件匹配系统等技术手段,打造出汽车后市场OAO服务平台。

  汽车逐渐进入智能化时代,从产品到生产,都在与智能化深度融合,就连最“接地气”的轮胎行业,也在转型之中寻找新的道路。中策集团的实践,成为产业互联网领域深度探索的一个成功案例。沈金荣对5G工业级大数据应用和智能制造有着深度理解,近年来一直坚持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打通整个中策集团生态链体系和汽车后服务市场,从研产销到服务用户全方位赋能产品、渠道,为用户创造价值。“用智能化和大数据筑基,轮胎行业会加速向高端攀升。”沈金荣表示。

  走向数字化

  “直播间的老铁,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年的疫情发生以来,中策集团连续举办多场直播带货,并邀请专家在线解读新产品的技术优势,破解了因疫情带来的线下活动不便的障碍,打造了新的数字化销售渠道。后台统计显示,仅5场直播就有24万人次参与观看,通过线上销售轮胎3万多套,实现线上销售额5000多万元。

  “数字化或将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我们探寻的新方向。”在沈金荣的思路中,数字化是必由之路,晚行动不如早行动。在他的主张下,早在2015年,中策集团就开始布局全渠道数字化营销。截至目前,乘用车轮胎已经在线上销售中有了较大的收获,所有订单可以全部通过在线交易,所有促销策略可以直达终端。

  一向坚持创新思维的沈金荣,鼓励团队要勇于探索数字化创新营销,利用直播等数字化、移动互联网手段触达客户,将此作为提升渠道和增加用户粘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作为中策集团内部“大家庭”互动的全新方式。他认为,数字化是超越时间、空间的一种好手段。

  数字化带来的改变,日益增多。通过数字化,中策集团显著提升了渠道效率,也通过互联网协同效应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如通过“云”店开展预售,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这些都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利好。因此,中策集团已经成为中国轮胎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先行者”之一。

  融入全球化

  因智能化与数字化的赋能,不仅橡胶行业从中受益,企业更是得到了实惠,也加速了“走出去”、融入全球化的进程。

  “我们的产品,已经有40%实现外销。”沈金荣介绍,市场调研加上大数据分析,为精准营销构筑了基础。如在美国市场,针对当地改装车、沙滩车较多的情况,通过深入开发这一市场,轮胎产品销量实现稳步增长。他谈到,国外国内市场不同,适销的产品也不同。在国内,改装车市场由于相关规定,目前尚未实现市场的规模化,但是,这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潜力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有可能将成为拉到内需、释放消费潜力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他认为。

  “如今,包括国内市场特别是出口市场,不仅更加注重订制化、个性化,而且更看重质量,没有质量,产品寸步难行,所以,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沈金荣表示,为此,研发创新、精细测试、质量把控、营销服务等,一个都不能少。在研发上,中策集团已经有5个研究所和1和测试中心,仅技术人员就有1700人,年研发投入近10亿元,占年销售收入的约4%,在国内同行中是比例较高者。同时,利用世界先进的测试设备,对研发的新产品都要做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物理实验、化学成分实验等。

  “这些都是企业打造品牌影响力的核心要素。”沈金荣深谙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他认为,要打造品牌,企业首先要转变思维,有高质量发展意识,在行业中树立产品的质量、技术、品种优势,跟上市场节奏,用市场份额来说话。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要充分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号召,向国际化迈进,是让全球用户用上‘大国上品、中国智造’好产品的重要核心路径,是继产品‘走出去’后,服务‘走出去’的深化实践。”对于国际化,沈金荣有着深刻的理解。

  到国外设厂,产品销往欧美,与国际巨头PK,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世界轮胎行业十强……中策集团成为国内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国际化领先者之一,年销售收入也已经从20年前的20亿元,增长到如今的300亿元。“智能化、数字化是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沈金荣道出了心得。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