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共享出行规模化出现至今,经过八年的探索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共享出行是未来汽车消费的终极目标。”8月12日,茉莉科技创始人吴刚认为,以网约车、分时租赁、长短租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商业模式,是一种出行形态,它改变了“购车”和“出租车”的传统汽车消费观念和习惯,“按需出行”正在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产生新的冲击。
共享出行如何改变消费
以网约车、分时租赁、长短租为代表的出行服务,让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响应速度、便捷性和经济性三者中取舍平衡,并享有一定的用户体验。但目前仍然不能够完整覆盖人们对专属的高品质拥车需求,只能提供“共享使用权”。
在吴刚看来,现阶段的共享出行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现阶段完整的出行形态,包括市场和用户对汽车的理解和适应突飞猛进,网约车对用户进行了洗礼。人们的需求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即在不花钱、少花钱满足出行要求的同时,对于车辆可以作为一项非资产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在市场教育和经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从“购买车辆”转为“按需使用”逐渐流行起来,汽车的产权和使用权的消费界限正在加速消融。
由此,汽车使用权(包括共享使用权和专属使用权)成为了大出行时代下链接汽车和用户的主流方式,构建了大出行时代的全貌。
其二、共享出行是未来汽车消费链接用户的终极目标。未来的共享出行,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这一过程就是汽车产权交易由兴到衰的过程。“共享场景+无人驾驶技术+用户平台”将最终构成汽车使用权发展基础,无人驾驶时代的共享出行服务将成为终极共享出行形态。
未来的共享出行的产业形态上,将是多品牌整合打造共享出行平台,集中停放车辆、集中整备、品牌服务获客选择(包括车型、价格和个性化服务)。 联纵(即单一品牌具有区域优势后形成的全国性联纵态势)、分工的管理形态将回归服务本质、降低各方成本。在这发展过程中,随着用户习惯培养、消费价格回落,汽车企业与汽车产品品牌将会逐步被弱化,甚至绝大部分汽车品牌消亡,因为2C(链接用户)的触点变多了。
共享出行下产业新动向
以网约车为代表的共享出行服务,重塑了汽车消费,“按需出行”消费趋势也进一步影响了汽车(产权)销量下滑。相对过去几十年的产权销售来说,出行服务可以说是“汽车使用权”。面对汽车使用权服务,如何成为一家“出行公司”而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制造商”,是每家汽车企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吴刚表示,如利用共享出行的商业方法和服务能力,改变传统汽车交易低频、竞价、客户流失的现状,迎接大出行时代的条件。可以认为,下一轮的营销创新一定建立在出行服务的基础上。而核心就是:资产运营和用户运营。主机厂及其经销商需要建立资产残值管理与资产处置的能力。不是简单的汽车一次性产权买卖,而是汽车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全过程服务。
那么,在大出行时代,4S店渠道还要不要?怎么能让4S店生存下来?吴刚认为,其实主机厂不是要干掉4S渠道,而是需要真正改变车企与4S店的关系,改变与使用权服务经销商的关系,改变车企与消费者的关系。
吴刚的观点是,在不久的将来,主机厂的营销公司或者销售公司将会与出行公司整合,除了传统汽车流通的品牌和体系建设外,用户运营与车辆资产运营将成为同等重要的核心职能。“这可以归结为,汽车使用权服务是主机厂在大出行时代下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技术创新、共享出行的发展基础。”吴刚强调。
编辑:王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