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的发展,体现的是汽车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能力,同时也是对怎样把移动空间和城市融合商业模式的探索。
今年已来,受疫情影响,一些车联网企业上半年经历寒冬。在大的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对各行业产生影响的背景下,汽车行业也面临着销量下滑、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投放周期越来越短等问题。“车联网企业必须提供非常有价值、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活下来。”8月11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博泰车联网创始人、董事长应宜伦向记者表示,对于车联网企业,如何能把真正的车联网硬件、软件、云端、生态很好地结合,是很大的考验。
车联网驱动转型
现实中,不乏片面追求娱乐“跑偏”者,不管是车企,还是车联网公司,有的就想把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内容直接搬上车,借此谋求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不要狭隘地认为车联网就是娱乐车联网,因为这样的车联网已经死了,如果放在娱乐上,这不是车联网正常的发展道路。”应宜伦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车联网的核心应放到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
一般而言,车联网系统包含四部分,主机、车载远程信息处理器(T-box)、手机APP及后台系统。在应宜伦看来,业界集中于车联网的讨论很多,从远程信息处理器(T-box)到硬件、再到操作系统、软件、云端、生态这部分已经不少,但事实上手机没有得到重视,博泰在2019年推出手机车联网,把手机的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PU)的算力都用上,通过手机的图片搜索就可以不用名称。
与车联网相关的高精地图、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等,以及未来的城市商业,其实其应用是全场景的,它涉及耳机、手机、电视、手环、手表、音箱等,因此,应宜伦表示,车联网企业要构建手机车联网、车机车联网和全场景车联网。其中,高精地图、云及生态,会把车联网延伸到手机和全场景,这是目前企业在做的工作。
如今,车联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在应宜伦眼中,是研发团队。目前主流的车联网研发团队大多在700人到2000人,如果是1万人,大概一年需要研发费用50亿元。整车厂不会出这笔费用,车联网企业自己花费50亿元将导致公司亏损无法经营。就此,博泰的思路,是跟北汽新能源、东风、五菱等车企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开放源代码,集中成一支研发团队,如果达到1万人,就意味着车联网企业只需投入14亿元,也可以拥有投入50亿元的研发成果。“研发很关键,如果研发不解决,谈论再多、再好的想法也不能落地。”他强调。
建立“24小时车联网”
“让每个用户的手机变成经销商的网络。通过跟用户的经营,把店、车、人连接起来,这样的销售,今年会有1亿元收入,但是明年将会实现50亿元。”应宜伦探索以车联网为媒,依托用户手机,建立“24小时车联网”,打造全新的销售渠道和商业模式。
探索车联网的商业模式,的确是一个新的课题。“就新零售而言,单纯依靠线上或线下都不全面。”应宜伦认为,核心是要把车联网的硬件、软件、云端和数据的能力,结合人工智能支付的服务,驱动汽车销售往前走。正是因为这样的思路,博泰获得了江淮大众、新宝骏等车企的新零售资质。
“智能城市和智能交通的核心不在于5G、自动驾驶技术,而在于城市的生态和城市的数据能不能真正接通。”应宜伦介绍,为此,作为车联网企业,正在建立新的互联网生态平台,围绕城市管理的商业模式,形成一套车联网系统。博泰正在规划下一代的L4级自动驾驶的车联网,要把城市的每一个区域、每一条街道一站站打通,最终确保目标的实现。
车联网的核心发展,最终一定是通过800亿元到2000亿元的产业,撬动这十几万亿元,从而成长为40万亿元到100万亿元。应宜伦看好的是,整个车企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很重要的风口,同时商业模式的探索也很重要。“车联网只是一个啤酒扳手,未来汽车数字化转型和未来的移动商业才是发展的方向。”应宜伦认为。
编辑:王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