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盖瑞特王成龙:瞄准技术创新 打造差异化优势
中国汽车报网 ·  赵玲玲 ·  2019-11-25

  作为涡轮增压行业的一个标杆,盖瑞特一直在以技术创新引领市场发展。盖瑞特高增长地区市场总监王成龙指出,盖瑞特持续领航发展的奥秘就在于,打造差异化的技术创新优势。

  王成龙表示,国内乃至全球,涡轮增压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汽车“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一方面是“节能”,乘用车的CAFC值(企业平均油耗)将从2010年的8.2升/百公里降至2020年的5.0升/百公里,2025年将进一步降至4升/百公里。重型车辆的第三阶段油耗要求总体而言相当于较上一阶段法规降低了15%。另一方面是“减排”,其中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后处理设备的增多将加大排气的阻力,因此对涡轮增压的顺畅排气增加了挑战和难度。

  针对中国乘用车市场不断增长的小型四缸机需求,盖瑞特专门开发了1.5L汽油机双流道涡轮增压技术,可有效提升低速扭矩和瞬态响应性能。盖瑞特还率先实现了汽油机可变截面技术的大规模量产,同时在新一代技术上采用创新材料,攻克了国六排放标准汽油车高排温的难题,在生产一致性和产品可靠性方面有明显优势。在商用车领域,盖瑞特针对油耗与使用寿命两个核心痛点,在设计上应用了非对称涡轮、两级增压结构、球轴承等特有技术。

  为了实现油耗降低很多乘用车选择了米勒循环的发动机路线,在王成龙看来,米勒循环加上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属于黄金搭档。“采用米勒循环的一个缺点是会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而可变截面的涡轮增压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短板,提升低速扭矩和功率表现。”王成龙表示,目前全球,特别是欧洲的很多整车厂开始采用这一技术路线。

  “包括混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都对增压技术有需求。预计到2025年,超过75%的混合动力汽车和超过100%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都会采用涡轮增压或电动增压技术,因此涡轮增压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王成龙介绍,针对汽车电气化趋势,盖瑞特也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了多方面布局。

  据悉,盖瑞特正紧跟全球市场能源转型及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电动化增压技术。该技术一方面可以提升排放表现、低速扭矩表现和瞬态响应速度,另一方面能够作为能量回收系统的一部分,为降低综合油耗带来价值。在发动机低转速(1500 rpm)条件下,盖瑞特电动涡轮增压器可使试验车辆在1秒内达到目标扭矩,而同款非电动涡轮样车需在4.5秒内才能达到目标扭矩。“我们针对电动涡轮增压器,研发了适合不同车型和场景的产品,从48V 系统到800V高压系统,并在欧洲启动了量产化项目,产品预计2021年投产。”王成龙说。

  此外,盖瑞特新开发的控制软件可实现对电动涡轮增压器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控制,从而优化发动机的增压、扭矩、效率和排放水平。增压控制软件是盖瑞特开发的特有技术之一,使其能够更好应对车辆电气化带来的复杂性增多挑战。

  规模化生产为盖瑞特带来成本优势。王成龙表示,盖瑞特平均每天生产约5万台涡轮增压系统,从总量来看处于优势地位,规模化生产可显著降低采购和制造成本。同时,涡轮增压技术门槛高,以商用车为例,国六排放标准要求涡轮增压器的B10寿命达到120万公里以上,给材料、工艺、生产带来严峻挑战,盖瑞特多年来为主流汽车制造商配套,早已达到了这种耐久性的要求。

  “目前,盖瑞特的产品覆盖0.8L到100 L发动机,也实现了对汽油、柴油、甲醇、天然气、氢燃料等能源动力产品的全覆盖。这离不开端到端的研发能力和持续不断的投入。”王成龙说,盖瑞特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全球市场销售额有机增长3%。在乘用车市场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公司紧紧抓住了豪华车这一细分市场,再加上在商用车市场稳健的表现,实现了在不同周期稳定发展。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