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不断增加的智能网联及电动化内容,当前的汽车职业人才需要不断掌握新技能。而这些新技能的学习主要依赖于学校老师的教授。这些职教老师们对企业需要的新操作技能掌握的如何将决定学生们学习的成果。日前,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全国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承办,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重庆汽车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的2019第五届“立信杯”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能力大赛在重庆落下帷幕。经过2天激烈、紧张的竞争,参赛教师们在比拼中展示了技术水平,也在比赛中交流了操作经验,完成了对操作技能的一次完美检验。
信息化教学 新能源汽车是本届比赛特色
“现在广大职业教育领域是一个非常迷茫的话题,而‘变’是永恒的,教师能力大赛已经举办五届了,每届赛事组委会都会根据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对比赛内容做出变化,以期让参赛教师们更好学习新的操作技巧和经验。”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所言,不断根据汽车行业需求变化的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能力大赛,正在用不断变化的新内容,推动职教教师们技能的不断提升,进而促进汽车职业教育更好发展。
贴近时下汽车行业的最新需求是比赛的特点之一,本届大赛在往届高职维修、中职维修、高职营销、中职营销、钣金维修、涂装维修6个赛项的基础上,新增了中、高职新能源汽车维修2个子赛项,包含了汽车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比赛内容既包括各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考核,也包括课程设计、说课、授课等教学能力的考核,力图通过教师能力的提高推动汽车职业教育水平,从而提高汽车市场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类信息化技术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也发挥了显著的成效。但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不熟练,使得教学技术很难发挥相应的成效。而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教学不能止步不前,需要在尊重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了更好的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本届比赛将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作为一个考核点贯穿全程,并在选拔赛阶段采用了信息化教学课件网评的方式进行,以加强教师授课能力和信息化资源的转化能力。
借比赛平台交流学习 视频直播扩大赛事影响力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应用与服务分会秘书长兼赛事组委会秘书长徐念峰表示,经过2天紧张、有序、激烈的角逐,大赛圆满完成了所有赛项。有人欢喜、有人遗憾,但总体上,大家都展示了较娴熟的操作技能,并在比赛中学习交流,有了不错的收获。“我们希望把比赛打造成一个大家交流学习、借鉴的平台,并通过对比赛的传播,让更多的职教教师和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先进操作技能。”据了解,本届比赛开通了视频直播,在线观看累计达到了19.11万人次,跨越了地域限制,全国各地的职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可以实时了解比赛情况。“有职校老师告诉我们,很多学校都组织了汽车专业的同学和老师们集体观看比赛,这是一堂非常难得的实际操作技能课程。”徐念峰介绍,职业院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比比赛参与和关注度很高,但由于比赛规模、条件限制,能来现场参赛、观赛的人数有限,而视频直播很好的弥补了这一遗憾,让比赛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展。据了解,赛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还将投入部分资金对本届大赛的优秀选手作品和视频资源进行转化,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这些努力和这次大赛能给所有汽车专业的老师带来价值。“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个因素之间,教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希望通过本届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能力大赛的举办,切实推动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培养一大批能胜任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三师型’人才(讲师、技师和工程师)。”徐念峰如是说。
据了解,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能力大赛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2011年创办的面向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开展的一项赛事,自2011年举办至今已有1000余所院校组织教师参赛,直接获益教师8000余人。本届大赛在承办校(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的鼎力支持下,对原有规程、内容和办赛形式进行了创新,希望能起到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引导参赛教师乃至整个汽车专业教师打造懂“行业”、懂“技术”、懂“职业”、懂“教育”,并同时具备“工程师”、“技师”和“教师”等“三师能力”的高素质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作用。
编辑:王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