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两周年 发布十大成果
中国汽车报网 ·   ·  2018-05-24

  5月23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两周年答谢活动于上海陆家嘴举行。作为示范区两周年答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汽车强国之路”论坛由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主办,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瞭望智库提供学术支持。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黄瓯;嘉定区副区长陆祖芳;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潘汉中;《财经国家周刊》执行总编辑、瞭望智库董事长兼总裁吴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装备产业处副处长陈可乐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梳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状况,探索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张力,讨论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产业链条、创新体系等方面所面临的痛点、难点与解决对策。

  示范区两周年答谢晚会同日举办,并设立颁奖环节,答谢示范区合作伙伴。此外,示范区在科普体验区(E-zone)举办“智能网联2030”主题体验日及智能网联汽车投融资闭门论坛。

  黄瓯副主任表示,希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充分发挥汽车产业链完整和专业人才集聚的明显优势,打造国际性的、功能齐全的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嘉定区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高地,支撑上海成为新兴的世界汽车产业中心。

  陆祖芳副区长表示,嘉定一直在积极探索开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的试点示范工作。嘉定区将不断完善道路测试环境建设,为广大研究机构、汽车企业提供成熟的测试研究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嘉定力量。

  论坛期间,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与国内外12家企业及科研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签约将进一步支撑示范区的智能网联汽车前瞻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丰富自动驾驶产品技术的试验和测试认证能力,推动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验证。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海林与启迪国际总裁、启迪云控法人代表沈霄共同为“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上海)示范基地”揭牌。示范区将融汇各方资源,打造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验证、科研以及创新基地建设。

  封闭测试区自开园以来,已完成了200多个测试场景建设,累计为40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450余天次、超过5000小时的测试服务。

  2018年3月1日,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在沪发放。第一期获批的测试路段总长5.6公里,近期将拓展至12公里。

  建设两年来,示范区共完成了十大成果

  ①2017年6月启动“昆仑计划”打造世界级最完整、最系统、最先进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能力。“昆仑计划”聚焦于构建十大平台——智能驾驶全息场景库、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平台、人机交互(HMI)实验室、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硬件在环(VeHIL)实验室、封闭测试区、开放道路测试环境、V2X实验室、信息安全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综合交通数据中心,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完整、最系统、最先进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能力。

  目前,场景库已经积累了近4000个交通事故场景,150余万公里自然驾驶场景,超过100小时1000人次的驾驶模拟器测试场景,通过1270组路侧设备以“上帝视角”获取的超过120小时道路冲突场景,80余类标准规范场景,同时多维异构驾驶态势的解构和场景重构工作正稳步推进。

  ②2017年8月加入5GAA联盟入选全球旗舰测试床备选,凸显示范区世界顶级测试能力。作为中国唯一的公共平台,已正式加入全球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5GAA)。示范区凭借国际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能力,入选5GAA联盟全球旗舰测试床备选之一(全球唯二,亚洲唯一)。

  2017年11月16日,5GAA联盟首次亚洲会议在汽车城召开。会议期间,示范区联合华为、中国移动、上汽,在封闭测试区开展了全世界第一次规模组网下的LTE-V性能测试,相关测试成果已提交5GAA联盟,用于相应研发及标准的推广。

  ③2017年9月加入C-V2X工作组,深度参与国家及地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加入C-V2X工作组,目前示范区牵头开展C-V2X规模化测试示范工作,联合行业共同推动C-V2X关键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测试验证。参与《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智能汽车云端数据存储标准》的编写制定。成为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组副组长单位,牵头开展地方标准研究。

  ④2017年10月获批上海首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助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作为上海首家获批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及唯一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依托示范区建设和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充分统筹并发挥上海市汽车、电子、软件、通讯、大数据和交通产业发展优势,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升级和跨界融合发展的迫切需求,坚持“创新链突破、产业链培育”,重点建设6个核心功能平台和3个公共服务基地。

  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引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到2025年,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更好推动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淞泓智能作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和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承载平台,致力于整合跨领域多主体的技术和资源,聚焦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服务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

  ⑤2017年11月首次举办国内最高规格、国际影响力显著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发布《上海宣言》。首次举办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上海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周波出席大会开幕式。

  大会发布《2017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海宣言》,瞄准世界前沿,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提出“将共同致力于建设‘零排放、零伤亡、零障碍’的智慧、低碳、高效、舒适、便捷的智能网联出行体系”。会议聚集了全球各国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全球知名企业的高管、学者及行业领袖等共500余位嘉宾。

  大会主题为“联接世界,智创未来!”,会议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最权威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展示世界智能网联汽车最新研究成果和商业模式,研讨智能网联汽车最新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⑥2017年12月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智能汽车大赛,打造国内最顶级的专业国际化无人驾驶赛事。成功举办2016、2017两届中国智能汽车大赛(CIVC),旨在通过立体化、全方位、实践性的测评与论证,为行业提供权威、公正、第三方的测评服务,从而推动我国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

  2017中国智能汽车大赛无人驾驶组比赛是国内首次在国内唯一的F1赛场举办无人驾驶汽车比赛,共有12支车队参加。同时首次引入国际专业赛事的运营模式,参照国际赛事标准,设置了高达100万元的总奖金,首次在智能汽车赛事中运用中国智能驾驶全息场景库及DSG移动平台车等测试设备,全面考核无人驾驶车辆实际环境下的能力。

  ⑦2018年1月示范区测试能力持续提升,测试场景建设首次突破200个。2018年1月,封闭测试区建成200个场景,同时支持自动驾驶避撞能力、行为能力及实效应对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性全方位的测试评价,成为国内首个支持T/CSAE 53 2017标准的测试示范区。2017年,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共承接300余天次场地测试、500余次来访交流、30余天次智能网联汽车赛事与行业活动,已经成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能力最全、技术水平最先进、影响力最大的窗口。

  ⑧2018年3月作为指定第三方机构推动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号牌发放。上海市经信委和市公安局、市交通委联合制订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于3月1日正式发布,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也于当日在沪发放。目前,上海市在嘉定区划定了安全性高、风险等级低的5.6公里道路,作为上海市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

  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积极参与作为《管理办法》指定的第三方机构,依托示范区的承载平台——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道路测试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等工作,受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主体提出的测试申请,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上汽集团与蔚来汽车的测试车辆顺利发车,并在博园路展开了道路测试。

  ⑨2018年4月承担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全面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支撑示范区建设增加广度和深度,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构建国内首个自动驾驶技术开放道路测试平台,建设智能驾驶全息场景库,完善示范区开发道路综合交通数据中心打造云控基础平台,构建智能车辆静态-动态相结合的安全测试体系,形成国际一流的智能汽车全链条测试能力,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和测试验证。

  ⑩承接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攻坚突破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难题。牵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3.3“自动驾驶电动汽车集成与示范”项目2018年5月启动,针对自动驾驶电动汽车上路难、评测难、监管难等问题,开展集成与示范,构建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研发、评测、应用的新技术、新系统、新规范和新工程,最终打造自动驾驶电动汽车集成与示范运行的国际样板工程。

  汽车城作为核心单位牵头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3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1-7和1-14、核高基国家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标志着示范区分别进入我国汽车、通信和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相关研究领域第一梯队。累计获批国家专项资金超过2亿元。

  “昆仑计划”十大平台取得阶段性进展

  “昆仑计划”聚焦于构建十大平台,包括智能驾驶全息场景库、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平台、人机交互(HMI)实验室、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硬件在环(VeHIL)实验室、封闭测试区、开放道路测试环境、V2X实验室、信息安全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综合交通数据中心。

  “昆仑计划”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完整、最系统、最先进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能力,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包括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等,提供所需要的测试工具,加快推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在缩小国际差距、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智能驾驶全息场景库已经积累了近4000个交通事故场景,150余万公里自然驾驶场景,超过100小时1000人次的驾驶模拟器测试场景,通过1270组路侧设备以“上帝视角”获取的超过120小时道路冲突场景,80余类标准规范场景,同时多维异构驾驶态势的解构和场景重构工作正稳步推进。作为整个测试工具体系的支撑,场景库基于示范区综合交通数据中心,为测试提供场景支持,并通过示范区数据采集和测试反馈不断完善。

  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平台可构建高真实感的道路交通模拟环境,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训练和测试。基于云计算和仿真加速技术,大量测试场景在仿真平台上开展,可满足自动驾驶测评对加速加载的迫切需求。

  人机交互(HMI)实验室针对汽车产业升级中涌现出的以“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为代表的行业需求,聚焦当下自动驾驶、混合现实等行业前沿技术,通过仿真驾驶模拟器结合实车封闭场地以及开放道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HMI系统验证、MR汽车设计辅助、V2X交通仿真示范体验、数据可视化等公共平台服务。

  整车硬件在环实验室一期项目已于于2018年1月正式启动开工,计划于2018年7月初步投入使用,主要应用于传感器标定以及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纵向工况测试验证以及V2X网联技术相关的测试扩展。实验室二期项目预计从2018年7月开始建设,利用一期完成的系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室内环境下建设完成满足于更高级别(L3、L4)自动驾驶汽车的整车硬件在环测试验证平台。关键零部件在环实验室分为执行器在环与传感器在环两部分。执行器在环实现系统构建电驱动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的硬件在环测试平台;传感器在环则重点构建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硬件在环测试能力。

  V2X实验室系统构建LTE-V2X、5G-V2X内场和外场测试环境,构建面向智能网联的V2X测试能力,全面支持开展V2X协议一致性、互联互通性等通信端、车端和应用端的测试。

  信息安全研究院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端-管-云” 三层测试验证体系,提供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评服务。研究不同类别信息安全风险的评测方法,并研发相应测评工具,以整车测试和V2X测试为特色,建设集专业检测场地与静态检测为一体的汽车信息安全检测环境,为车厂、供应商提供检测认证服务。推动相关规范标准的研究制定,服务于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

  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全方位汇聚多源异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数据,积极对接政府、行业和企业的上下游数据和业务平台,形成一批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并举的数据共享与服务业务,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中心平台,支撑并引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业发展。

  UIC会员单位首次突破200家,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新平台,形成示范区新优势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是技术交流和技术展示的载体,同时也是示范区的执行机构,承担示范区开放测试认证、高层次人才聚集、产业孵化加速、资本对接服务、公共试验检测、联合办公会议展示以及大数据采集应用分析七大功能。

  2018年2月,UIC成员单位首次突破200家(包含即将签约成员单位),涵盖汽车、交通、通信等领域的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

  UIC将打造跨界、 开放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新平台,集聚产业优质资源,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丰富的行业专家资源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囊支持,同时通过链接产业上下游及政府、行业机构,打造更健全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从而进一步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