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2018中国汽车论坛,今天(4月26日)上午正式拉开帷幕。把“新时代 新趋势 新策略”作为主题的本届论坛,对于当前汽车的高质量发展将做出怎样的判断?论坛开幕当天的大会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万钢:新能源汽车要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成长、在创新中壮大
透过本届北京车展,我们可以感觉到,我国汽车行业的质量发展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就,正紧随世界汽车的发展走向高端;全世界汽车行业正在承担着应有使命,优化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使汽车更适合于人类的可持续化发展;全社会对汽车期望越来越大,汽车对生活的嵌入越来越深,社会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汽车发展时代。
2017年,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大趋势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必须和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加紧密结合,融合到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当中,起到自身应该起到的引领作用。
在对外开放尺度更大的同时,我们鼓励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汽车。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开放和创新将在新一轮的国家新时代开放中起到率先和引领作用。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职责,各国汽车界都责无旁贷。我们希望在合作中要坦诚相待,要协同创新,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需要我们更重视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政策制度和国际合作。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要明确电动化、智能化的新方向,创新地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战略;要加大对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度,推进商业化的路程;车用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也要加快建设。
汽车转型升级是一个长周期过程,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虽然早,但是整体实力微薄。“行百里者半九十”,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政策创新、业态创新,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成长,在创新中壮大。进入新时代,要扎扎实实地落实新政策,发挥创新优势,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并肩,锐意创新,发奋图强,在新能源汽车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中,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目标。
♦董扬:中国汽车新发展阶段要解决四大问题
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变。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中国汽车产业,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活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在当前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汽车产业需要迫切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要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注重发展速度,向注重发展质量转变。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向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要打造中国品牌,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技术发展要从以引进学习为主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在某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我们需要强调,中国汽车产业是在全面开放中发展起来的,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主要是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经验,今天,我们需要更注重自主创新,要加强以研究实验、生产实践为基础的自主研发。这不仅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另外,在技术上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市场开放会继续,而且会更加开放。
三是要从制造、提供产品为主转向以全生命周期和用户服务为主。智能汽车、网联汽车、出行与智能化等已成为当前汽车发展的新领域。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一场重大的变革。在这场重大的变革中,传统汽车企业要拥抱互联网,要学习互联网思维概念,要从过去汽车产业100多年形成的以制造为核心的产业理念,转向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要基于用户消费的需求与习惯,对产品进行设计和制造。产品销售后的服务,要从委托代理转向直接服务,要以人为本,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与客户保持联系,为客户服务。
四是电动汽车、智能汽车要和全世界共同发展。经过数年大力推动和积极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位,占据全球50%的市场份额,市场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我们在蓄电池、电机、整车方面,都有巨大的技术进步。同时,我们欢迎外国企业来中国共同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各大企业在技术上各有所长,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世界汽车的共同方向,利用中国市场共同发展,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政府发布的双积分政策表明了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开放态度。智能汽车的发展及技术变革和产业变化将远远超过电动汽车,它可能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重新定义汽车智慧,重新定义汽车产业和互联网通讯等产业的边界和关系。因此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方面,要深入加强与各国的合作,特别是各国企业间的合作。
♦李书福:运用互联网思维但不能滥用互联网概念
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科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更严格的政府监管以及不断开展的汽车公司间的股权并购或重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依靠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抵消新入品牌和颠覆性技术在世界各地带来的挑战。中国正面临着与北美和西欧等成熟市场类似的问题,正在与交通拥堵和污染做斗争。中国汽车品牌需要超越国界思考问题,吉利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进行各种尝试。
当前,内燃机汽车的未来发展备受质疑,新科技拥有彻底重塑行业的力量。展望未来,我们汽车行业必须思考如何协作与创新的新路径,几乎没有公司可以单打独斗。为了确保下一代科技成果的商业可行性,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广泛联合的可能性,而不是回避现实,自我封闭。我们必须确保对新技术的研发具有相应的投资回报,而不是跟风烧钱。我们认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不能包治百病。车企在进行任何技术研发或商业模式时,一定要脚踏实地,审慎面对,否则很有可能一夜翻车。不能滥用互联网概念,不能听互联网企业一天到晚的忽悠。
汽车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以可持续、盈利的方式参与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必须做到在尊重品牌独立性和管理自主性的同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协同,产生规模经济,降低风险。同样,必须在保护产品差异性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提升股东回报率和员工就业稳定性。这样做并不会对各自的战略独立性构成威胁,而是这个行业百年历史变革中始终贯穿的商业现实。
虽然我们不能过度迷信互联网思维,但必须重视互联网的未来,我们不能滥用互联网概念,但必须面对现实,抓住时代机遇,脚踏实地展开相关技术的研究,形成车载移动技术及相关数字科技的竞争优势。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商业重塑的世纪,汽车产业也无法摆脱应有的命运。平台经济是大势所趋,单打独斗只能成为平台的俘虏,谁赢得了平台,谁就赢得了未来。我认为,主宰未来汽车工业的命运在于传统汽车公司的自我觉悟,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打造自己的共享数字平台,形成线上优势,才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分成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主动适应行业变化,主动改变而且具备改变能力的汽车公司。第二种是坚持传统思维,不主动改变或者想改变而不具备改变能力的汽车公司。造车新势力就是第三种汽车公司。这三种汽车公司在汽车行业同时展开竞争,最终谁能胜出,取得成功,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传统思维在汽车行业很难取得成功。
(本文图片由论坛官方提供)
编辑:赵方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