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世界资源研究所刘岱宗:出行技术重在应用方向
中国汽车报网 ·  袁孝尚 ·  2019-11-01

  “技术并不发挥决定性作用,技术本身并不决定人们能干某种事情,而是人们如何使用这种技术来解决问题。” 

  10月25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技术无好坏 

  刘岱宗强调说,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技术取决于人们如何使用,比如说,共享出行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方式,但如果共享出行仅仅是快车模式,可能会加重交通拥堵,因为快车需要空驶一段距离去接上客户,从而比私家车增加了更多的行驶里程,并且,共享汽车有可能会把乘客从公共交通吸引到小汽车上来,反而会进一步导致交通拥堵。但是共享出行里边的顺风车和拼车服务,把两个以上的私人出行拼在一个小汽车里边,减少了整体小汽车的出行量,如此则可以缓解拥堵。 

  另外共享出行可以改变交通资源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比如说,早高峰排队的时候,可以提高收费标准,把一部分人从小汽车出行方式调整到公共交通上,这样也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自动驾驶技术未必会降低人们买车的欲望,反而,伴随着驾驶环境的改善,更多人可能会选择小汽车出行,从而进一步加重交通拥堵。    

  但是,刘岱宗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可以提高道路效率和安全度,比如说,通过合理规划,可以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近日上海一个老先生开车撞了好多人,无人驾驶可以帮助老年人出行,让他们的出行更安全,无人驾驶技术如果合理应用,可以解决道路拥堵、噪音污染、尾气污染等,但是,如果滥用技术的话,反而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无人驾驶技术,无人驾驶技术怎么用,才能创造更好的社会价值、环境价值和交通价值” 

  比如说,无人驾驶技术在解决停车位不足问题上的应用,在美国,车位与车辆的配比是8:1,即便如此,今年,还有很多美国人讨论停车位不够,而这仅仅是因为车位周转不足,以及时空分布不均。所有人都希望把车停在家门口,家门口很可能没有停车位,而一公里以外有很多空闲的停车场,但是大家都不能接受。无人驾驶可以把人载回家,再自动送到停车位,这也是无人驾驶的一个应用方向。 

  ♦不同出行公司业务趋向融合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在交通出行领域基本有两类公司,一类是互联网公司,另一类是车企,未来,两者会是什么关系呢? 

  刘岱宗表示,传统汽车产业压力很大,所有重资产的公司都在思考,资产卖不动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去年,宝马和奔驰成立一个出行公司,讨论出行服务的问题,宝马7很多消费者可能买不起,但是包月来买,一个月付1千或者几百美金,可能有一部分消费者能够接受。” 

  互联网出行公司现在反过来开始思考重资产的事情,以往的出行平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说税收问题,投资、财务模型的问题,互联网出行公司倾向于加大资产的配比,比如一些公司在研究布局充电桩,这些公司开始往重资产方面走,而不仅仅停留在数据和APP的层面。  

  刘岱宗表示,互联网出行公司和车企在做的事情趋向于融合,比如说,曹操出行和吉利两者之间在互相靠近,未来,两者也可能会呈现竞争的关系,更多的竞争者入局出行市场,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编辑:蒙轩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