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邓志东:自动驾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中国汽车报网 ·  赵建国 ·  2019-10-29

  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步伐加快,市场竞争出现新变化,如何看待这样的发展,是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自动驾驶技术先进不先进,保证安全才是黄金标准。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本质上还是安全上的差距。”10月26日,在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同期,组委会组织的“未来出行说”专访中,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向《中国汽车报》等媒体记者表示。   

  ♦商业模式靠创新    

  “自动驾驶的技术瓶颈方面现在看起来还是感知的问题,也就是没有非常可靠、可信和安全的视觉感知技术,原因出自于这一轮人工智能本身的缺陷,短时间内恐怕是解决不了的。”邓志东解释,在视觉感知智能有短板的情况下,无人驾驶要在技术上落地,就需要其他技术的合力支撑。比如利用人所记忆不了的厘米级的高精地图,利用车联网V2X,利用专用道路进行产业支撑。还有就是埋头苦干,在技术上攻坚克难,不畏难、不绕着走,形成自己的杀手锏技术。 

  具体说来,主要还是在感知问题上进行技术创新,这包括了对目标、行为、事件等的认知理解,知识推理,特别是对常识、经验和技巧的有效利用等。其实,人就是靠两只眼睛开车的,就是靠眼神不太好的视觉,不用导航,不用地图,没有激光雷达,仅靠两只眼睛和一些不太准确的运动快慢感觉,就哪儿都可以去,什么道路交通环境都能适应。 

  邓志东认为,从商业模式创新来说,国内大量的初创企业,包括一些巨头企业,如阿里菜鸟、京东、美团等都在做“解决最后1到3公里”的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应该是形态多样、百花齐放,是多元的。这方面应该改变固定的思维模式。例如,要把这个道路实施,有人驾驶到基础设施,要改造成无人驾驶汽车服务的道路基础设施。 

  邓志东表示,相关技术标准建设属于产业生态建设问题。但是,标准需要从产品标准变成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再变成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这基本上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不过现在还是有一些技术标准的,例如对L0、L1这些辅助驾驶,已有一些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 

  邓志东说,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很多都是感知方面的,如对行人、对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检测,对行为意图的检测等,都属于环境感知。另外,高精度、高环境适应性的自主导航是自感知,也属于感知范畴。    

  ♦共享出行是方向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觉得未来出行的模式就是共享出行,对此,邓志东表示赞同。他说,因为企业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价格不敏感,因为是运营商集中采购RoboTaxi,做统一的调度、规划与运维,不是消费者直接购买自动驾驶汽车。面向消费者的话,价格是很敏感的问题。因此,比如说滴滴也好,优步也好,对比如说每辆100万元的RoboTaxi也是可以承受的,因为是基于运营的,对价格不敏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出行的模式是共享出行。 

  邓志东认为,由共享出行运营商来提供自动驾驶服务,好处很多。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可能不需要运行几百万辆机动车,可能一、二十万辆车就可以提供所有的交通出行服务,因为不需要那么多车。一个人使用一辆车,其实是非常浪费的。实际上,我们就每天上班、下班的时候用,一天24小时能用车的时间可能就是一两个小时,无疑是极大的浪费,对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共享则是一个刚需。只是目前技术上还不成熟,还没有完全落地。如果技术上落地的话,就有点像共享单车的时代。 

  他说,一旦RoboTaxi成熟以后,有可能就是共享出行的方式,减少了汽车拥有的绝对数,这样的话交通拥堵问题,还有交通出行的效率都会大大的提高,也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能耗和污染总量。总之,好处非常多,我是比较推崇这种节能绿色的技术的。如果安全上真的落地以后,RoboTaxi就可能先是从一个小区域,一个环境相对简单的区域开始,人口比较少,交通流比较稀疏,大家开车比较遵守规律,没有雪,较少雨雾等,然后逐渐地扩大区域的复杂性,不断的迭代进化。“我觉得RoboTaxi及其共享出行方式前景美好,但还需要更多的迭代进化时间。”邓志东认为。     

  ♦自动驾驶有优势 

  “RoboTaxi是L4级别的,因此它是有限定区域和限定功能的。很多人说自动驾驶遥遥无期,其实说的是与人类驾驶水平相近的L5无人驾驶,可能这辈子都看不到。”邓志东说,产业目前其实都是定位在L3、L4级别的无人驾驶。L4级别的RoboTaxi是在一个限定区域运营的,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而且即使是在一个简单的小区域里,也不是完全沿着一条固定的路线,而是由路网文件或由整个区域的高精地图支撑,可以实现路网中任意点到点之间的自主行驶。 

  目前,Waymo在凤凰城地区的路测和商业试运营,从2017年10月开始,已进行了2年多的时间了,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自动驾驶汽车也是一样的,现在肯定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对它的各种攻击和鄙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时代总是不断向前迈进。但有一点要自信,全世界这么多巨头,包括主机厂,还有跨界的互联网巨头,芯片巨头,传感器提供商,图商等等,产业链这么长,而且各个国家、各级政府都对自动驾驶产业如此的重视,投入这么大,烧钱时间这么长,肯定是看中了它的可能性,看到产业的变革式发展前景。“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心。当然,我们和美国在技术上是有差距的。目前估值最高的4家企业,全是美国的企业。”邓志东说,第一家是Waymo,第二名是特斯拉,第三名是通用Cruise RoboTaxi,第四是优步的ATG部门。“总之,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做起来,缩短在RoboTaxi上面我们跟美国的技术差距,不要让它形成真正的技术鸿沟,毕竟我们在自动驾驶方面,也算是起步较早。对于MaaS(移动即服务),更多则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技术门槛不大,要尽快形成全球竞争优势。”邓志东强调。 

编辑:蒙轩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