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进军氢能产业 龙蟠携手明天科技开启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
中国汽车报网 ·  赵玲玲 ·  2019-10-24

  燃料电池领域再添新军! 

  10月18日,由安徽明天氢能建设的中国首个氢燃料电池自主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六安建成投产,国内自主技术生产的首台(套)电堆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自主技术的燃料电池电堆开启了产业化进程。 

  同天晚间,龙蟠科技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与安徽明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增资协议》,对明天科技增资8000万元。 

  “坚信明天氢能将会成长为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内的领军企业,同时,我们这次合作,也体现了龙蟠科技作为一家传统的车用精细化学品公司,在整个汽车产业大变革、大发展的环境下,创新发展、突破自我,向一家高科技、新能源化学品企业转型的决心和信心。”在龙蟠科技董事长石俊峰看来,布局氢能既是一项战略投资,更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跨界进军燃料电池产业 

  作为国内上市汽车化学品的领军企业,龙蟠科技跨界进军氢能领域,可谓有备而来。据介绍,为更好地发挥技术和产品服务作用,近年来,龙蟠科技与国内多家主机厂开展合作,进行燃料电池系统配套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专用冷却液、去离子器、膜催化剂、以及膜堆养护等领域。 

  此次携手明天科技,是自去年7月,龙蟠科技间接控股张家港迪克汽车化学品有限公司之后,在投资层面开展的第二次重要举措。 

  “龙蟠和明天氢能本次的携手合作,代表了龙蟠对明天氢能未来长期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坚信明天氢能将会成长为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内的领军企业。”石俊峰解释了选择明天氢能的原因,即强强联手,共创未来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明天氢能成立于2017年8月,是集合“氢能源研究、推广、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拥有双极板、MEA、电堆、压缩机、氢气循环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等全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明天氢能研发技术来源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化所)和同济大学。其中,中科院大化所在燃料电池电堆、电堆组件膜电极和双极板、电堆及系统测试以及双极板和膜电极测试等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济大学在是最早从事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和应用的国家级责任单位,研发的系统曾应用于奥运会、世博会示范运营车辆。明天氢能是国内燃料电池行业中为数不多的拥有成建制研发团队的企业,并建成了中国工程院衣宝廉院士燃料电池院士工作站。明天氢能在燃料电池电堆,电堆组件膜电极、双极板,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电堆及系统测试,双极板、膜电极测试等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现已申请专利73项。本次下线的燃料电池电堆额定功率为60kW,体积比功率3.0kW/L,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瞄准前沿技术 迎接发展机遇 

  “公司的发展要看十年。”石俊峰表示,龙蟠科技选择明天氢能,看的不是两三年的业绩表现,而是十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也正是得益于“看十年”的发展思路,龙蟠科技才能由小到大、由大到强,成为一流的精细化学品公司。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未来必将成为中国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同时,制氢、储氢、用氢的各个环节均可产生巨大的商业与社会价值,对中国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龙蟠科技成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其发展视野也更多地投向了那些能够改变汽车产业未来的领先科技。经过历时两年多的考察,公司最终决定把氢燃料电池作为龙蟠未来三十年发展的先头部队。 

  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王菊所说,龙蟠科技前瞻性预判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巨大的发展机遇,战略性投资明天氢能,将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布局和产品体系,将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掌握了核心技术就相当于在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与先机,明天氢能采取产学研结合路线,自主正向开发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并推进商业化量产,摆脱了燃料电池“卡脖子”的局面,对推动我国燃料电池商业化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编辑:蒙轩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