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型车目前主要依靠柴油驱动,其对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巨大。因为电池成本与能量密度的限制,中重型车的电动化进程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长距离、大负荷运输的车辆来说更是如此。
包括欧盟、中国、美国等在内的全球很多国家已经进一步加严了针对机动车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管控力度,探索迈向零排放的技术路径也成为了中重型车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以何种技术路线、什么样的步骤和方式推动中重型车向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方向迈进,对降低道路交通领域的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国务院批准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将于2019年7月1-3日在海南博鳌隆重召开。大会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最高级别的盛会,届时将围绕“新时代、新变革、新产业”为主题,重在推动低碳发展、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全球汽车电动化。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在此背景下举办了“中重型车零排放”第五主题峰会。本场峰会由能源基金会、CALSTART联合承办,届时将由能源基金会项目主任龚慧明主持会议,同时邀请了国内外中重型车零排放与电动化相关领域的管理部门、研究机构、生产企业、运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相关方,从战略规划、政策设计、技术研发和运营实践等角度,共同探讨推动中重型车迈向零排放的路径,希望能够在中重型车零排放发展的关键时期,探讨可行的方案。
目前在各类中重型车中,公交车已经率先开始电动化。截止2018年底,中国的电动公交已经占公交车总量的一半。如果能够对这一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并传播,那么不但可以为中国在更多城市、更深入地开展公交电动化工作提供帮助,而且也可以激励更多国家采取类似的行动。
其他类型中重型车迈向零排放的路径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但需要政策层面的扶持与激励,而且也需要技术和市场层面更多的关注、研究与尝试。
能源基金会于1999年进入中国,是致力于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非营利公益慈善组织,其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机构在北京市公安局正式注册,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基金会的前身是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最初由大卫与露茜尔·派克德基金会和威廉与佛洛拉· 休利特基金会资助成立。
能源基金会通过推进可持续能源促进中国和世界的繁荣发展和气候安全,同时通过推动能源转型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中国和世界完成气候中和、达到世界领先标准的空气质量,落实人人享有用能权利,实现绿色经济增长。
能源基金会所涉及到的项目资助领域,包括电力、工业、交通、城市、环境管理、低碳转型、策略传播七个方面。通过资助中国的相关机构开展政策和标准研究,推动能力建设并促进国际合作,助力中国应对发展、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挑战。同时致力于支持对中国低碳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议题的研究和实践,并成立了六个综合工作组:中国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二轨合作、空气质量、城镇化以及电气化。
截至2018年底,能源基金会在中国资助的项目已达到2739个,赠款金额累计已超过3亿美元。项目单位累计超过750家,其中包括国内外一流的政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地方节能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