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直击进博会:虽发展较慢 但FCV仍前景可期
中国汽车报网 ·  施芸芸 ·  2019-11-08

  近两年来,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变得“炙手可热”,地方政府争先打造氢能社会,造车新势力也选择这一技术路线作为进军汽车业的切入点。在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成为了众多车企彰显自己技术实力和水平的闪亮“徽章”。虽然与上一年进博会相比,参展的量产汽车几乎没有太大变化,但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车企还是带来了一些较为前沿和创新的参展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虽然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仍处于较为缓慢的阶段,难以在短时间里形成爆发式增长,但它仍然是车企在构建未来绿色出行方式中的重要一环,必然也将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现代汽车:

  在本届进博会上,除了参加上一届进博会的“老面孔”——NEXO,现代汽车还展示了NEPTUNE氢燃料电池概念卡车和发电及轨道、船舶用燃料电池系统等共10余项展品。

  NEPTUNE氢燃料电池概念卡车的设计灵感来自于streamliner火车造型,还对内部空间进行了重新设计,这款产品不再是传统的运输工具,而是可移动的个人工作室,随时随地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休息、收纳、商务及生活的空间。现代商用车业务部负责人爱德华•李表示:“HDC-6 NEPTUNE是HMC商用车的首个纯氢概念,我们将开始在美国商用车市场中寻找机会,我们也愿意与其他合作伙伴合作,为建立商用车的氢生态系统铺平道路。”

  众所周知,中国在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过程中,试图率先应用的场景之一就是商用车,包括小型物流车、大型货运车辆以及客车等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这一发展路线“刷新”了日韩车企一直以来着力推进乘用车领域发展的方向,或许这款概念车就是现代汽车转换发展思路的标志。

  ♦丰田汽车:

  以“保护蓝天 共建未来”为主题的丰田展台,同样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中心,展示了从氢的制取、运输到使用各个环节的应用,除了上一届参展的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以外,还带来了最新的氢燃料电池车——不久前在东京车展亮相的新一代MIRAI Concept,以及应用MIRAI上搭载的燃料电池堆、高压储氢罐等开发的FC卡车、FC拖车、FC叉车。

  据悉,MIRAI Concept是丰田汽车第2代“MIRAI”在研发阶段的最终车型,对动力进行了升级,通过改善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以及增加氢气存储的容量,续航里程将提升30%。另据透露,丰田MIRAI Concept的量产车型将会从2020年年底于日本、北美以及欧洲等地开始销售。

  前不久,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透露:“广汽丰田将在今年年底引入丰田最先进的氢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南沙将建成中国首个70兆帕的加氢站,广汽集团也将与丰田在氢能源方面展开全面合作。”看来,作为丰田汽车的“当家花旦”,MIRAI或许很快就要来到中国消费者的身边了。

  ♦本田汽车:

  这一届本田汽车的展台集合了“海陆空”全体“战队”,展示了从步行辅助器、摩托车、汽车、飞机、船舶等全领域移动出行产品矩阵,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参展的则是CLARITY FUEL CELL以及新型电池堆技术。本田的最新一代燃料电池堆相较于上一代产品,体积缩小33%,输出密度达到了3.1kW/L,更加轻薄化的燃料电池单元让电池的发电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相较于丰田,本田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可谓“起大早赶晚集”,虽然早就在2007年洛杉矶车展上就发布了燃料电池车FCX Clarity,并于2008年在美国面向个人用户租赁,但Clarity直到2016年才正式面向市场销售,新车售价为766万日元起(当时约合人民币43.8万元)。

  ♦爱驰汽车:

  作为新势力代表,爱驰汽车也携旗下的跑车Gumpert Nathalie参加了第二届进博会,采用的是与日韩车企不同的技术——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新车搭载四个独立的电动机,综合输出555Ps,和920N•m的峰值扭矩,零百加速2.5秒。

  虽然这一技术路线在国内目前较为“非主流”,但这被视为是现阶段环境和条件下更接地气的一种技术路线,不仅能解决氢气的制取和运输问题,且甲醇加注站的建设成本也更低。据展台相关负责人介绍,爱驰的量产车型预计将在2020年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展区可以了解和接触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外,在本次进博会上首度设立的汽车创新技术和自动驾驶体验区里,观众还可以进行试乘试驾,感受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与众不同。参加体验的包括现代NEXO,丰田的FC巴士、FC轻卡和MIRAI,以及福田的氢燃料电池客车。

    编辑:蔺天子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