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站在工程学会大学生系列赛事的赛场上,你才能切身体会到,一群20岁左右的学生们,在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实现造车梦时,他们的斗志有多昂扬、思维有多敏捷、意志有多坚定。最早诞生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是如此,走过五个年头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亦然。
8月17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2019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襄阳站)在襄阳技师学院(东津校区)落幕,在比赛举行的4时间里,来自全国的36支本科组、44支职校组以及1支印度车队共2000余名选手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热情、激情和专业,最终夺得本科组和职校组冠军的分别是厦门理工学院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本科组冠军:厦门理工学院
职校组冠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可别小看这造价不高、体形不大的小小赛车,它可以爬山坡、过泥坑、绕8字、翻跟斗,是真正意义上的“越野车”,而设计、加工、制造、组装及调试这辆赛车的,则是来自国内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低年级的学生们,指导老师不能动手参与。
今年耐久赛的难度升级,赛道总长度3042米,不仅包括急下坡、陡上坡、软土路、炮弹坑,而且还有斜沟路和连续急弯路,考的是操控,还有赛车的性能与质量;今年的气候非常不宜,在40度的高温下,学生们打着伞、贴着降温贴,即便身着厚厚的车手服,学生们也坚持完成了动态比赛,而那些在帐篷下、树荫里“乘凉”的,几乎也都是汗流浃背;今年的比赛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无论是赛事的主办方,还是裁判员,都深有感触地表示,参赛学生们越来越懂得造车之道了,技术越来越高,成绩越来越好。
成绩重要吗?当然重要。在拿到满意名次车队成员们的脸上,可以看到他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快乐;而表现不理想的车队成员,眼神里难掩心中的失落和沮丧……大半年的努力,当然希望能拥有值得骄傲的成绩,无愧于团队的付出,不辜负学校和赞助方的支持。
但成绩是最重要的吗?在40度高温的烈日下,在灰尘弥漫、遮挡视线的赛场上,在太阳还未升起的凌晨,在星辰闪烁的无数个夜晚,只有梦想,才能支撑他们奋力拼搏、挥洒青春。在这一群真正热爱汽车的孩子们面前,那些自称拥有造车梦的成年人恐怕都得自叹弗如。
学生们的变化肉眼可见,自从参加了工程学会大学生系列赛事,不逃课了,上课不开小差了,爱去图书馆了,过去连袜子都不会洗的孩子们学会了车铣刨磨,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过去的纸上谈兵转变为埋头苦干。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
“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出了这句话。当前,应试教育改革正在深化,由社会力量为当前的人才培养提供“补充”仍然十分重要。五年来,学校参赛的积极性逐年提升,企业对参赛学生能力的认可度不断增加。“虽然很辛苦,虽然很艰难,但我们做了一件该做的事情,而且还会继续坚持下去。”站在赛事十周年的新起点上,闫建来表示,赛事还将继续延伸和完善,致力于打造一个覆盖5岁~65岁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汽车社会任重而道远,构建汽车文化大国、消费大国至关重要,工程学会举行的学生系列赛事,将继续为繁荣汽车文化添砖加瓦。
编辑:蔺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