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头热突显不均衡 中端市场好,新能源车市才是真的好
2020年,虽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呈现出一片柳暗花明的景象,全年销量突破136万辆。对于当下这种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多位行业人士表示,高端车型和入门级车型“撕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口子,但市场真正成熟的标志是中端市场实现大发展。♦中端产品吸引力不足“新能源汽车市场‘两头热中间冷’,原因是目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还处于提升阶段,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有所顾虑或思想观念还未完全转变,而高端新能源车的火热则是消费升级趋势的体现。♦中端市场崛起代表产业成熟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行业人士有一个共识:当市场进入成熟阶段之时,必然也是中端车型占主流。
中国汽车报网 · 2021-02-34
原创
原创

组CP,头部电池企业都有哪些“好伙伴”?
近日,企查查APP中的工商资料变更显示,深圳安晏投资合伙企业发生工商变更,引入了新股东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前者是孚能科技的第二大股东,占股19.1%。后者则是由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100%控股。这意味着,吉利已通过资本途径,间接入股孚能科技。之后传闻不断,直至2019年8月,比亚迪在深交所互动平台表示,其动力电池业务分拆上市在稳步推进中,预计在2022年前后会把电池业务整个分拆出去独立上市。例如, 2018年7月,比亚迪与长安宣布设立电池合资公司,同时长安入股比亚迪电池业务板块。文:张冬梅编辑:黄霞版式:赵方婷。
中国汽车报网 · 2021-02-34
原创
原创

消费结构调整、利润下滑待解,汽车金融如何逆势掘金
整顿金融秩序是2020年汽车金融行业的主旋律,重点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业内人士预测,2021年一定是存量资产处置为主的一年。
中国汽车报网 · 2021-02-34
原创
原创

车企转型出行公司可能是战略误判
不知从何时起,“转型出行服务商”成为汽车业内的流行词。用户思维、客户视角之类的思维方式开始影响汽车行业的方方面面。在最新、最流行的思维方式面前,没有人能够免疫,车企转型出行服务商更似乎是大势所趋。在转型大潮来临之际,车企既担心“掉队”又害怕“走错路”,既对未来出行市场充满憧憬,也在转型中痛苦挣扎,彷徨或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中国汽车报网 · 2021-02-33
原创
原创

甲醇汽车国六公告发布有感:甲醇新能源汽车将为实现碳中和作出贡献
两个涉及能源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报告,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进程上,不约而同地以合成可再生能源为基点,指向了甲醇。
中国汽车报网 · 2021-02-33
原创
原创

人才那些事儿 || 苹果入场,特斯拉扩张,传统车企人才又“危”矣?
是否新一轮的人才竞争又将开始?
中国汽车报网 · 2021-02-33
原创
原创

抱上两条“金大腿”加借壳上市,FF又又又复活了?
日前,有消息称珠海国资将向FF投资20亿元。1月29日早间,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FF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并探讨由吉利和富士康的合资公司为FF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吉利虽没有明言投资金额,但此前有消息称,吉利要为FF投资3000万到4000万美元。同时,作为财务投资人,吉利控股集团还参与了FF SPAC上市的少量投资。SPAC是海外借壳上市的一种方式,就在1月28日晚间, FF官宣将通过SPAC在纳斯达克上市,届时公司估值约为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亿元)。还有消息称,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携手参与了此次投资,但投资金额低于20亿元。有了珠海政府和吉利的背书,带有贾跃亭烙印的FF(法拉第未来)再次满血复活。
中国汽车报网 · 2021-02-32
原创
原创

芯片危机愈演愈烈!国内汽车企业如何度难关?
“芯片,现在有钱也买不到,只能带上合同去催上游供货商。”汽车导航电子供应商黄石北斗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马刚对《中国汽车报》记者所言,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当前部分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缺芯”现状的真实写照。像上汽与英飞凌合资成立了汽车芯片公司,比亚迪正在加速拆分半导体公司上市,华为的车载自动驾驶、5G智能网联芯片及模块已经实现“上车”,黑芝麻、地平线等初创企业与车企达成合作……“一辆汽车上尤其是智能汽车上有一两百种芯片,汽车芯片方面需要追赶之处还有很多。
中国汽车报网 · 2021-02-32
原创
原创
上5页上一页22232425下一页下5页

加载更多...
湾区智行更多
视频
快讯更多
友情链接
© 2018 中国汽车报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