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文:人才那些事儿 || 自动驾驶人才培养难?看清华与百度如何破局
今年上半年,虽然汽车产销受疫情影响大幅下滑,但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发展却势不可挡。与此同时,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问题凸显,加速完善人才培养越来越成为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人才的培养是个大课题,第一要务是各类学校在这个环节增加相关课程设置,编制适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课程和教材。
记者在采访长安汽车车联网技术相关人员了解到,自动驾驶人才招聘及培养短板,是目前车企和高校共同面对的难题。
♦自动驾驶人才培养开启远程模式
近日,《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杨殿阁教授,他具体介绍了自动驾驶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是当前产业的技术热点,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但大学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
杨殿阁向记者介绍到,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校的教学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课程也改为网上授课,使原本计划的实验很难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清华与百度Apollo的课程团队共同开发了基于Docker容器的小车云端仿真实验环境,使得同学们在电脑上就能利用真实小车上采集的数据,达到与实车实验几乎一致的开发训练效果。这是高校本科教学的创新,开创了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云端实验新模式,为学科在线教学和实验提供了经验。在此基础上,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将持续携手相关企业,开展自动驾驶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为国内更多高校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提供支持。
此次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与百度在自动驾驶课程上的合作,形成了自动驾驶领域产学研合作的趋势。企业与高校合作,打造跨产、学、研各界的学习交流平台,为自动驾驶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校企多渠道开展自动驾驶人才培养工作
汽车自动驾驶涉及范围广泛,是多学科交叉、理论结合实践的领域,人才培养过程多样化。
杨殿阁表示,开设汽车自动驾驶课程,不是简单的概论课,而是要给同学们讲授自动驾驶的核心关键技术、最先进的开发原理和方法,需要同学们在课程中编写各种算法代码,调试传感器,亲手开发、实现各种自动驾驶功能。对此,百度提供了多台套Apollo实验小车,并协助清华搭建实验平台,建设实验代码库,开发了16-18学时的课程实验,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其实,校企合作在自动驾驶人才培养领域已有先例。为支持全国各高校开设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相关专业课程,清华、北航等13所国内高校携手百度发起了智能驾驶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工委会联合百度成功承办了4期师资培训,覆盖国内50多所高校,受训教师超过200人次,为校企协同育人奠定基础。
♦自动驾驶领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或成未来趋势
谈到校企合作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的趋势,杨殿阁表示,首先是双方人才培养的共同需求。在汽车新四化的背景下,自动驾驶领域正逐渐成为热点,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呈增长态势。企业是人才的需求端,但同时也希望能参与到相关人才的培养中去,进而获得更加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校企合作要共同探索面向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共享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专业知识和经验,逐步形成符合自身需求和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
最后,杨殿阁强调,未来世界范围内智能汽车技术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加大高端人才培养,让中国在智能汽车领域积累人才优势,为产业未来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点击查看原文:人才那些事儿 || 自动驾驶人才培养难?看清华与百度如何破局
编辑:蔺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