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车企停工、员工欠薪、经销商维权等事件时有发生,已经成为汽车圈中不是新闻的新闻。6月底,江苏赛麟汽车接连经历了工厂和办公楼被全面查封、账户被冻结,相关负责人被立案侦查的戏码;7月初,拜腾汽车暂停了中国区所有工厂的生产,全员待岗,并安排了拖欠工资结算和离职补偿计划。车企“停摆”,正在成为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常见现象。然而,这些“停摆”车企是否走向破产,还是未知数。车企一旦“停摆”,就仿佛来到了一个路口,一条路通向重组复工,一条路则走向破产。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终究需要解决的办法。
■ “停摆”愈加常见
拜腾和赛麟“消失”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一张印满了造车新势力车企品牌Logo的海报正在网络上传播,上面被打了叉的是已经倒下的企业,一片红色令人触目惊心。“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现两极分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书林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过程一直在进行中,只是现在才刚刚开始在车企中集中显现。
近年来,外界对于车企“停摆”已经见怪不怪。在汽车市场连续下滑的态势下,再加上疫情的影响,谁都无法独善其身。正如张书林所说,“目前经营出现危机的企业很多,有外资企业也有自主品牌。严格来讲,这些都是需要进行破产或重组或另谋出路的企业。”
去年10月,某股份银行的内部邮件在网上流传,称四家自主车企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预计涉及上下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业链合计约500亿元坏账。虽然其中有企业站出来公开辟谣,但经营不善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今年,其中一家车企称,由于汽车行业下行压力及疫情严重影响,全体职工放假时间延期。此外,在二级市场,包括其在内的多家车企已经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所谓“‘停摆’车企各有各的原因”,一些知名车企也没能幸免。4月,东风汽车与雷诺汽车共同宣布终止东风雷诺运营,2013年成立的东风雷诺终究没能熬过“七年之痒”。
“从总体市场容量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处于调整期。客观地说,难以容得下目前这么多外资车企、国有车企、民营车企以及众多的造车新势力。” 新能源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停摆’车企是被动地被边缘化还是主动走出困境,时间已经不多了。”
■ 找出企业自身主观原因
“停摆”车企还有机会吗?“客观来讲,这些企业未来可能都会处于比较边缘化且停顿的状态。”在张书林看来,这些“停摆”车企出现危机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企业缺乏可行的发展战略,领导者过于自信,高估自已的决策能力,决策失误;二,企业自有资本不足,过度依赖合作者、融资和地方政府支持,又分不清真实状况、可持续与否;三,领导者没有企业家应有的素质和思维方式,认为只凭技术和产品就能成功办好企业,没有认识到具有汽车行业工作经历的专家型技术人才和成功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不是一类人,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和作用,造成企业领导层能力单薄和结构畸形。
一般来讲,“停摆”车企背后都有一笔理不清的“坏账”,这类企业的债务危机会造成人才的无序流动、大量人员失业、各类矛盾纠纷出现等社会问题。但是,出现危机的企业不见得没有优势,它们在产品、技术、专利、人才等软硬件资源仍可利用。如何让这些资源不浪费,则是外界应该关注的重点。
对于“停摆”车企来讲,如果要走上重组复工之路,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主观因素。曹广平表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重组复工,一定要把造成现在“停摆”的原因找出来并根除掉,才能再发展。复工绝不能是重复原来落后的经营、生产和管理方式,更不能是“寅吃卯粮、饮鸩止渴、苟延残喘”。因此,“停摆”车企复工之后,不能再走模仿国外产品、缺乏核心关键技术、套取国家补贴、骗取政府资助、谋取投资者资金的老路。
张书林认为,对于危机企业,行业各方及地方政府应予以理解和关注。一些企业出现危机有主客观原因,可以在新的发展模式下改进。此外,多数企业是抱着满腔热情进入了汽车产业,并与地方国有机构或金融机构已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帮助他们尽量不走破产之路,找到新的发展模式才是最好的选择。
■ 整合重组面临诸多困难
在张书林看来,某些地方政府缺乏支持引进项目的长远发展机制,政策缺乏公平、公正和连续性,是导致企业出现危机的客观原因。以造车新势力为例,很多地方政府热衷于引进项目,积极出钱出力,结果却反而造就了汽车产业的巨大泡沫。张书林表示,地方官员引进项目就是业绩,有利于评价和晋升,没有考虑未来项目成功与否。此外,某些地方主管官员更新频繁,政策不连续造成建设项目进展缓慢或困难,政策变化也不能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表示:“车企‘停摆’之后,如果破产,后面牵扯的东西太多。正因为后面的这些牵扯,才造成了今天车企‘停摆’的局面。这里面有资质、政府、经济发展、土地等各方面原因。”换言之,其实对于这些企业来讲,“停摆”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上述行业人士表示,某些地方政府对内资和外资不能公平对待,对外资热情支持、依懒,对内资则冷漠对待。外资可以拿到高额补贴,可以得到高额无担保无抵押贷款,而内资企业则享受不到。因此,对于这些“停摆”车企,并不能起到兼并整合的效果。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合资品牌如果在异地扩建产能,当地政府都能给予很大支持,因此不需要去兼并那些“停摆”企业来扩大产能。张书林也表示,由于各方利益考量,当央企在某地方的企业遇到危机或改革重组的困难时,得不到地方政府的关心和实际支持。此外,某些国有企业甩包袱式的重组,对企业发展的可行性研究不足,显得不负责任或无力顾及。
在这一轮企业淘汰赛中,波及的范围广泛,现在经营比较好的企业也不一定有绝对的发展优势。“企业要有危机感,汽车产业和各级政府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关心帮助危机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化解各方矛盾,引导并支持优势企业抓住当前重组调整的机遇,开放合作,利用优质存量降低成本,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产业规模,使产业沿着健康的轨道持续快速成长。”张书林说。
编辑:郭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