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11点20分,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程远,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惊闻噩耗,汽车圈和媒体界一片悲痛。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程远与《人民日报》林钢、新华社李安定被称为汽车业“三大记者”,叱咤汽车新闻界。“悼念真正的记者程远”一位汽车媒体人在朋友圈如是表达哀思。
1946年7月出生的程远是陕西安康人,研究生学历,1970年投身新闻事业,1983年进入《经济日报》工作,随后加入《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网负责汽车新闻版块。2013年进入寰球汽车集团,出任高级副总裁、V讯网总编辑。
从事新闻工作事业40余年间,程远为人正直,笔耕不辍,曾获得多项荣誉。
他年纪轻轻就被评为高级记者,成为“储备专家”:1991年,获评高级记者职称,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高级记者。1994年,作为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被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储备专家”。2000年,被中央直属机关授予“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
作为汽车媒体人当之无愧的泰斗,程远老师的贡献还远远不止获得多项荣誉这么简单。
他是一位学者型记者。
他以汽车行业的专家学者身份受邀参与国家汽车政策研讨,著书立说《留下的并非一片空白》、《谁来装备中国》和《程远有话就说》。
《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艾丰认为,程远善于思考,他的“倔劲”让他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是相关领域的“权威记者”和“大腕记者”。他的文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国家的行业顶层设计,曾有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官员称他为“汽车界的鲁迅”。
他是一位坚定的汽车市场派!
连续在汽车行业报道30多年的程远曾这样说过:“我对汽车的思考,总结起来就是8个字:发展、竞争、自主、市场。”他指出市场是最宝贵的资源,坚定地认为:“市场是核心竞争力。”
1999年3月1日,程远到中国汽车报社讲课
上世纪八十年代,程远发表了《轿车如何进入家庭述评》的系列报道,推动轿车家用化。回头看过,这三十年正是我国汽车走遍千家万户的关键历史时期。
在WTO时期,程远又发表了《车阻关前》、《车到“关”前必有路》等文章,指出中国汽车融入国际化的机遇来临。
《一千万辆中国汽车由量变到质变》、《一千万辆不能成为中国汽车硬指标》等文章是程远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中遇到问题的又一次报道。
在新造车势力涌现的时期,程远认为要跳出汽车圈来看问题,并鼓励竞争。
近几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由小到大,由大变强,中国汽车市场也由此也发生了巨变,在每一次关键的节点,程远总是清醒而深刻地洞见本质,为产业谏言。这种大历史观下的呼声总是让人震撼。
“他能于一片‘计划’的迷雾之中,看清趋势,坚定地为汽车行业的市场化鼓与呼,是一位坚定的汽车市场主义者!他以他的坚定和执着,助力推动了中国汽车市场化转型!他是真正的汽车‘大’记者!” 《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说。
改革开放40年,程远是中国汽车业当之无愧的记录者、观察者和谏言者。
向前辈致敬!祝愿程远先生一路走好!
编辑:薛亚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