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众泰福特合资part2:加入网约车混战
中国汽车报网 ·  施芸芸 ·  2018-05-04

  众泰福特的合资又有了新动作!

  

  5月2日,众泰汽车与福特智能出行有限责任公司(福特智能出行)在上海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拟定各出资50%,在浙江组建一家合资公司,致力于为网约车运营商和网约车司机提供智能、定制化的纯电动车解决方案,助力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 合资公司未受股比放开影响

  不久之前,汽车业股比放开时间表一锤定音之后,去年因双积分即将实施以及合资股比限制而诞生的新能源合资公司江淮大众、众泰福特,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不少业内人士分析,合资股比放开或导致江淮大众、众泰福特等合资项目产生变数,甚至有人担心出现“烂尾”。

   

  正在进行的2018北京国际车展上,由于此前合资成立的众泰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没能在发改委暂停发放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之前获得“准生证”,众泰福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江淮大众的首款产品E20X在本届车展上风光亮相。

  同样是在北京车展上,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傅礼德(Peter Fleet)表示,中国近期放宽对海外汽车制造商在华合资企业持股比的举措,将有望加速其与众泰汽车有限公司电动汽车合资企业的监管审批。同时,中国的政策调整预计不会对福特在华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再从此次双方再次成立合资公司来看,股比放开时间表的出台显然并没有影响两者之间的感情,正如众泰汽车相关领导所说:“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不仅预示着双方将能够为中国城市贡献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更进一步强化了众泰与福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我们期待与福特进一步深化合作。”

  ♦福特布局移动出行一波三折

  

  从福特汽车方面来看,其在全球最具潜力和前景的移动出行市场抢先布局是势在必行。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钟师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面临共享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时,福特必须主动出击,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陷入被动。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作为最早一批提出从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向移动出行服务供应商的跨国车企,福特汽车此前在移动出行领域“步子迈得有点大”。

福特前任CEO马克·菲尔兹就因为在自动驾驶和移动出行领域投入巨资导致公司利润的不断下滑而惨遭“被下课”;今年早些时候,新任CEO吉姆·哈克特在大刀阔斧的改革过程中,又利索地先后辞掉了福特数字服务团队副总裁Laura Merling和福特智能移动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Raj Rao。

  为更好地平衡盈利当下与投资未来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移动出行市场找寻一个当地的合作伙伴显然是不错的选择。

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相信在福特汽车眼中,其合作伙伴众泰汽车还是深谙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发展之道的。此次合作也是此前协议的执行和深化。

  

  福特汽车亚太区总裁傅礼德和众泰汽车董事长兼总裁金浙勇

  “去年,福特与众泰双方达成协议将共同探寻智能出行业务机会,帮助中国消费者应对出行难问题,”傅礼德表示,“今天,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在智能出行服务领域的合作又迈出坚实一步,我们将携手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智能电动汽车和数字化解决方案,从而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加洁净,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高效、愉悦。”

  ♦整车企业入局网约车势在必行

  

  值得深究的是,当前我国的网约车市场正在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以滴滴、神州和首汽等为首的企业已经在获得先发优势的基础上,走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品牌影响力的进阶之路上,想要在短期内撼动上述企业的市场地位恐怕还有待商榷。

  但钟师指出,整车企业不得不进入网约车行业:一来,必须抢在网约车平台公司之前获取一定的主动权,否则就会沦为仅提供产品的附庸,也丧失在网约车行业中利润分成的话语权;再者,进军网约车行业还能获得用户行为模式的大数据,为整车企业的产品研发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

  当然,整车企业进军网约车市场拥有不少优势,例如资金雄厚、车辆来源稳定等,能针对网约车运营使用需求在生产线的前端进行车辆的个性化定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竞争对手实力强劲 能分羹饭否?

  那么,众泰福特走定制化这条道路是否能行得通?

  据悉,目前布局网约车领域的整车公司并不少,也已经初具规模。

  比如,数据显示,上汽集团旗下的EVCARD截至2017年10月已成功进驻国内各地区32个城市,在全国设立网点6600个,车辆达17000辆;

  截至去年年底,吉利集团旗下的曹操专车已在17座城市投放新车1.7万多余辆,累积注册用户超过700万。

与精通“智能网联汽车之道”的上汽集团和在国内外市场“风生水起”的吉利汽车相比,加上前不久刚达成战略合作的一汽轿车与摩拜、大众和滴滴竞相搅局,由众泰汽车和当前正在中国汽车市场“受挫”的福特汽车合资建立的新移动出行公司,其市场竞争力确实有待观察。

  不过,正如前不久刚入职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工程院院士李骏教授所说,为解决中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共享经济模式在移动出行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势在必行。

  因此,我国网约车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极为可观,潜力较大,无论是先行者,还是后进入者,都有希望能分得一杯羹,至于谁能成为领头羊,谁又是追随者,让我们静观其变吧。

  编辑:薛亚培

打开中国汽车报,查看更多精彩
热门推荐
主机厂如何向雷同的出行服务说不
主机厂如何向雷同的出行服务说不
主机厂如何向雷同的出行服务说不
中国汽车报网 · 2020-11-20
原创
出行公司观察|享道出行:靠优质服务出圈
出行公司观察|享道出行:靠优质服务出圈
出行公司观察|享道出行:靠优质服务出圈
中国汽车报网 · 2020-11-20
原创
东风出行:在抗疫战中成长
东风出行:在抗疫战中成长
东风出行:在抗疫战中成长
中国汽车报网 · 2020-08-21
原创
出行大数据表明,英雄之城武汉正在稳中求进中努力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出行大数据表明,英雄之城武汉正在稳中求进中努...
出行大数据表明,英雄之城武汉正在稳中求进中努...
中国汽车报网 · 2020-06-04
为中国品牌代言,曹操出行入选中国品牌日百强品牌
为中国品牌代言,曹操出行入选中国品牌日百强品牌
为中国品牌代言,曹操出行入选中国品牌日百强品牌
中国汽车报网 · 2020-05-13
工作战疫两不误 高德出行暖报揭秘出行“新常态”
工作战疫两不误 高德出行暖报揭秘出行“新常态”
工作战疫两不误 高德出行暖报揭秘出行“新常态”
中国汽车报网 · 2020-03-20
湾区智行更多
直播
公益讲座
视频
快讯更多
专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 2018 中国汽车报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