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违规限高、乱设卡点,被点名的限高杆到底限住了什么?
中国汽车报网 ·  李亚楠 ·  2020-10-28

  近日,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发布了一则《关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违规设立限高设施和检查卡点严重影响货车通行问题的督查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违规限高、乱设卡点以及随意执法等公路乱象再次被点名,引发公众的广泛讨论。

  ■花式“限高杆”让卡车司机进退两难

  《通报》称,国办督查室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调查后发现,为了限制货车通行,部分地区在国省干道、农村公路以及城区外环等主要过境通道违规限高设卡,而且限高杆标准混乱、高度不一。

  记者了解到,石家庄市仅三环以内道路就建有限高杆222处,固定限高为2.8米的有103处,升降限高为2.8~5米的有113处,固定与升降组合限高有6处;安阳市汤阴县在县城区设置限高杆20处,固定限高为2.2米的有17处,升降限高为2.2~4米的有13处;聊城市莘县多个路段设立了高度为3米的限高杆,且未科学合理规划绕行方案……设立如此密集的限高杆,不仅阻断了货车的正常通行,部分路段的城市公交车也受此影响,车辆通行效率大幅降低。

  除了违规设立限高杆,部分地区还存在乱设卡点、随意执法等问题。其中,聊城市以应急减排为名,从2019年7月19日起,违规在省道706聊城西外环北段、北外环西段设置4处限行卡点,对过境8吨以上重型柴油车进行限行、劝返;安阳市汤阴县禁止重型柴油货车从京港澳高速公路安阳南出入口驶入,在高速口周边三个可通行的路口限高设卡,强行阻断国省干道。

  “设置限高杆的初衷是为了防止超载车辆对桥梁、隧道造成损坏,但随着各地限行政策的进一步收紧,本来畅通无阻的道路上,遍布各种高度、规范不一,甚至是违规的限高杆,给货车通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阻碍了公路交通的发展。”物流运输行业人士王金伍指出,忽高忽低的限高杆,让不少货运从业者吃了亏、犯了难。

  “有些路段的限高杆越来越低,就连蓝牌轻卡也无法正常通行。如果这种情况无法得到改善,不仅会增加限高设施损坏的几率,也让途经的货车进退两难。”从事干线物流运输的陈先生告诉记者,除了被曝光的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广州、杭州等地区也时常出现货车撞上限高杆的情况。

  “设置这些‘拦路虎’的单位不尽相同,有些是交警部门设立的,有些是道路施工单位安装的,还有些是社区居民或者是村民出资安装的。”江苏卡车司机李师傅指出,有些地区即便没有限高杆,但会想出其他限制货车通行的办法,比如在道路上放石墩,安装禁行标志牌或划出禁行区等。

  ■增加货运成本 引发安全事故

  提起各地规格不一的限高杆,卡车司机深恶痛绝。作为货运从业者,想必绝大多数人都受过限高杆的苦。

  “在运输途中,限高杆随处可见,可按照相关标准,多数地区设立的限高杆是不合理,且不符合规定的。”河北卡车司机戴永强坦言,违规设立的限高杆令卡车司机苦不堪言,不仅会影响运输时效,还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夺命杆”。

  “近期,我驾驶9.6米高栏货车(整车2.9米高)从滨城某路段经过时,竟然撞上了3米的限高杆。”卡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他下车检查后发现,限高杆被撞毁,货厢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维修限高杆和货厢的费用,都要由我来承担。”对于此次事故的发生,王师傅颇感无奈。

  与王师傅的遭遇相似,卡车司机李然也被限高杆“卡”住过。“我驾驶的是2.8米高的厢式货车,主要给商超运送农副产品。有一次送货,我的车需要经过一个3.2米的限高杆,万万没想到,以为能‘全身而退’的我却被它给卡住了。”李然介绍说:“车并没有超高,但不知为何却卡在了杆上,责任也不好认定。本来过了限高杆就快到配送点了,这一撞,不仅耽误货物配送,还把车搭进去了。”

  “货车推行按车(轴)型收费后,为了节省成本,更多的车选择走国道,而国道正是限高杆的最佳‘容身之所’,一旦车辆遭遇限高杆而无法通过,就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从而影响运输效率,导致货物不能按时送达,很有可能被货主克扣运费。”山东卡车司机刘强说道。

  采访中,不少卡车司机直言,面对各地通行要道的限高限行,他们毫无应对之策,只能选择绕路或者返回,这样一来,不仅增加物流成本,同时在绕路过程中也间接增加了安全隐患。

  根据国办督查室发布的《通报》显示,受限行管控影响,安阳市多名卡车司机被迫改道或绕行安林高速,每辆车每趟往返需多花500元,总体利润下降30%。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家企业门口通行要道设置限高杆,导致每日运送货物的司机需要绕行10多公里。另外,部分地方的货车通行证办理难度加大,促使当地带车黄牛丛生。

  ■科学治理乱象 既要拆杆更要除根

  记者发现,货车撞上限高杆的案例屡见不鲜,多数情况下由货运企业或卡车司机承担全部责任和损失。此前,已有不少卡车司机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限高杆乱象,但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2019年,交通运输部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专项清理行动。但目前来看,违规限高、乱设卡点等乱象依然未得到根除,此前部分地区以环保名义设立的限高设施和检查卡点,今年又以防疫的名义再次出现。

  “我们要认识到,限高不等于限行,限高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路、桥梁和隧道,但现实中,限高杆不仅让部分货车降低了通行效率,由于限高杆而引发的事故也不在少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表示。

  如今,政府层面再次掀起整治工程,被点名的地区已相继展开“拆杆”行动,集中整治公路违规限高限宽设施。对此,有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被曝光的限高杆只是道路交通乱象的冰山一角,有效解决限高杆乱象以及“一刀切”限行带来的各类问题,不仅需要多部门长期联动治理,更要深入“病灶”,科学有效地管控。

  “治标更要治本,未来,限高乱象要从根源治理。”杜芳慈建议,首先要制定出完善、合理的限高杆设立流程和标准,赋予其合法的身份,明确权力执行主体。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确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

  编辑:孙伟川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