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建设交通强国应从细微处做起
中国汽车报网 ·  文/武新苗 图/吴戈 ·  2020-02-04

  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2019年下半年以来,在地铁站、火车站等地随处可见建设交通强国的各类横幅和标语,作为2019年交通领域的重大事件之一,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顶层指引,明确了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的总目标。

  ■线路调整 细微之处见“真章”

  回溯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当属年度盛事之一,为保障阅兵仪式顺利进行,在正式阅兵前的三次演练中,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北京市公安局发布通告对天安门地区及相关道路分时、分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但是演练期间,有不少市民反映,在三次阅兵演练发布的交通管制通告中,涉及部分公交车站和线路调整的通告存在语义模糊、语病、排版混乱且通告格式各异等问题,甚至有的通告中还出现明显的错别字。另外,记者还注意到,北京公交集团在微博、微信等线上平台发布的通告中,涉及到数百条公交线路的调整,却仅凭一张表格简单列举,对于有公交出行需求的市民而言,极不友好。

  平日乘坐公交车时,记者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车内张贴的停驶通告只标注时间却不标注日期,难道想给乘客来个措手不及的“惊喜”?把“敬告各界乘客”写成“警告各界乘客”。如果是您乘坐公交车,会不会误以为这是一条恐吓信息?

  北京公共交通网络十分庞大,进行大范围的运营调整,需要也有义务向市民详细说明。而通告却排版混乱、内容晦涩难懂,线上发布的信息仅是简单罗列,在交通线网日益复杂的当下,不禁让选择公交出行的市民直呼“太难了”。

  ■人民满意方显交通强国建设要义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市民的日常出行,更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公共交通在运营管理、服务水平方面的短板,也在某种层面反映出交通强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建设交通强国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纲要》提出了我国未来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强调了发展人民满意交通的重要性,对提升我国交通领域基础设施及运营管理服务等综合能力与水平提出了要求。明确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因此,为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使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围绕交通强国总目标,《纲要》明确未来我国将着力打造“三张交通网”和“两个交通圈”。“三张交通网”是指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和广泛的基础网,突出了运行效率高、服务能力强等特点。“两个交通圈”是指围绕国内出行和全球快货物流建立的快速服务体系,包括“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软硬实力加持提升人民出行幸福度

  本质上,“公交优先”也是“人民优先”理念在交通领域的体现,发展公共交通的要义是提升人民的满意度。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出行需求,《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

  事实上,无论是政策的顶层设计还是汽车技术不断发展,都在为实现人民满意的“交通梦”铺路。

  近年来智慧交通的建设,智能网联化成果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已是屡见不鲜,包括公交二维码刷卡、手机支付、智能到站提醒软件等一系列技术手段的推出,助力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也提升了公民的出行幸福度。

  但客观来说,北京公共交通在运营组织能力、服务水平、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现在的北京公交正在不断完善路网体系,开设了不少新线路来填补“有路无车”的空缺。交通强国在城市公共交通的体现,不仅是开通了多少条新线路,更新了多少车辆,更应体现在细枝末节上。

  小处显真章,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谋交通强国建设的蓝图,更应在细微之处做起。

  编辑:孙伟川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