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苏州金龙发力氢燃料电池汽车
中国汽车报网 ·  格林 ·  2021-03-05

  在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中国车用氢燃料电池技术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国家氢燃料示范推广项目的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无论规模还是量级都会有很大提升。同时,他还指出,在2025年推广5万~10万辆、2030~2035年实现80万~100万辆应用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目标中,商用车是主体。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商用车市场竞争俨然开启了一条新的“超车道”。谁能抢占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先机,谁就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赢得“增量进位”的机会。

  ♦5次迭代产品性能稳步升级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和管理平台已累计接入氢燃料电池汽车6002辆。其中,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和物流车接入量占比分别为37.02%和52.53%,占据主导地位。

  苏州金龙自2000年起就开始为新能源汽车研发谋篇布局,并一步步进行技术积累,先后开发出纯电动客车、氢燃料电池动力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拥有4~18米全系列新能源客车。

  在氢燃料电池客车领域,苏州金龙入局较早,不仅拥有50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而且投入巨资购进包括100kW燃料电池测试平台在内的高精尖测试设备,可以进行启动特性试验(冷、热态)、可靠性耐久性测试以及通讯、数据采集、供氢系统控制功能等测试验证,在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积累了丰硕成果,已形成涵盖全系客运、中重型货运和特殊功能用途的氢燃料电池整车产品设计和生产能力。

  据苏州金龙氢燃料电池技术专家杨琨介绍,自2006年3月第一代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亮相上海世界客车博览会以来,苏州金龙氢燃料电池客车经历了5次迭代,现在采用智能网联公交蔚蓝外观造型的第五代海格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先后交付江苏张家港、常熟等地运营。

  据悉,第五代氢燃料电池客车是苏州金龙与丰田汽车、上海重塑三方联合打造,整合了苏州金龙深厚的氢燃料电池客车技术研发经验,具备低温启动快、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等优点。此外,在加氢和续驶这两项关乎公交车工况运营效果的关键性能上,苏州金龙第五代氢燃料电池客车做到了加氢5~10分钟,综合工况下可行驶380~420公里以上。

  行业专家普遍预测,2021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对此,杨琨表示,苏州金龙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成熟、产能完备,已具备市场化条件。

  ♦多地批量投放持续优化运营效果

  2021年国内首批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名单即将出炉,随着“以奖代补”政策的落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在这一关键节点到来之前,苏州金龙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从研发层面看,电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供氢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表现。不过,一旦涉及真实场景应用,整车应用匹配水平则更为关键。

  “我们所做的工作更多体现在应用匹配方面。例如,整车动力匹配,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工况进行合理的动力分配。”杨琨表示,这是苏州金龙作为拥有多年整车制造经验的生产厂家所擅长的。而这也是在现有氢能产业发展基础上,能够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一环。

  其次,从运营层面来看,商用车尤其是客车,运营场景多样,而且对车辆性能要求千差万别,因此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性能的要求不仅要适合特定工况,还要具备更高的可靠耐用属性。

  此外,商用车具备生产工具的属性,对于用户普遍看重的经济性,苏州金龙开发出针对客车运行特征的FC+B功率跟随能量控制制定与优化策略,为燃料电池系统及动力电池高效、长寿命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卡客车双线布局全面抢抓市场机遇

  苏州金龙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上,采取了卡客车双线布局的路线。在2020年11月5日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38批)车辆新产品公示中,苏州金龙的燃料电池半挂牵引车“赫然在榜”。借助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东风”,苏州金龙不仅实现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双线布局,还由此开启了进军重卡领域的历史转折。

  据杨琨介绍,在研发上,苏州金龙卡车、客车同步推进,虽然卡车对瞬时功率的需求更大,在使用工况上也具有不同于客车的特殊需求,但两者仍有很大共性,苏州金龙在氢燃料电池客车领域的技术积累也为氢燃料重卡的研发提供了便利。

  如今,苏州金龙氢燃料电池重卡已经开启了批量商用化运营。2020年12月29日,60辆苏州金龙半挂氢能重卡正式交付宝钢股份,并投入运营。这也是全球范围内,一次性批量投入数量最大的氢燃料重卡商业化运营项目。

  据悉,此次交付的苏州金龙氢燃料重卡突破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面临的大功率、高比功率、长寿命、耐低温及整车集成等关键问题,解决了氢燃料动力系统在整车上的布置、热管理和稳定高效的控制策略等核心问题,对进一步探索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实际运营效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世界范围看,发展氢能已在全世界形成共识,而以氢能作为能源供给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得其成为最佳的氢能应用领域,美欧日韩等国家也都纷纷制定了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政策及规划,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必要性已经毋庸置疑。

  从国内来看,面对“2030年碳中和、2060年碳达峰”目标,汽车产业责无旁贷。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目标时间的临近,以及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地,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进程将持续加快,市场前景可期。

  编辑:孙伟川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