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部客车著作《世界客车图解指南》(ISBN 7-5023-0184/U·11)是2000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它不仅是我开始客车专业领域研究的起点,也是中国客车制造领域第一本系统展示国际上客车产品的大型图鉴式中文图书。
国内第一辆美国校车就是根据《世界客车图解指南》进口的。当时,重庆美心防盗门公司的经营者是一位汽车收藏家,他看到书中介绍的美国校车后,萌发了想买一辆美式校车作为职工通勤班车的念头。于是,他向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询问,最后通过中美合资企业的身份进口了一辆校车,这辆雪佛兰蓝鸟(Blue Bird)校车在重庆上路后,便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10多年后,这辆美国校车又成为中国编制校车标准的样板车型。
《世界客车图解指南》为国内客车技术人员打开一扇窗口,更好地了解世界客车行业的状况,有助于国内客车制造商把握全球发展潮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彼时,为配合图书出版,还推出了《客车世界》CD光盘,受到了企业设计人员的欢迎。此外,这本书还成为国内一起客车座椅法律纠纷案的参考依据。
上世纪80年代少量从日本、匈牙利进口的客车,作为旅游和公路客运用车,90年代国内客车企业开始引进欧洲客车产品,1995年成渝高速客运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客车制造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阶段。从这个时期开始,我为重庆日报撰写了《豪华大客车:成渝路上竞风流》(1996年1月21日刊载),配合交通运输部在重庆组织召开全国高速客运发展战略研讨会。我在主编《汽车城》杂志时,特别编辑出版过一期《成渝捷运》专刊,当时主管重庆工业建设的黄冶副市长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级客车项目,委托各种关系收集了欧洲客车制造商的产品样本资料,他将多年收集的国外客车样本送给了我。我在《电脑报》社工作期间,创办了大陆地区第一个中文《汽车城》网站,记得是在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的前一天,李德水副市长在政府办公厅的会议室宣告《汽车城》网站开通,并希望重庆汽车工业驶上信息高速公路。利用互联网,我可以收集翻译大量国外客车产品资料,终于编辑成书——《世界客车图解指南》。
《世界客车图解指南》的出版,奠定了此书在中国客车行业的信息权威地位。2001年,世界客车博览会(Busworld)进入中国,在组织世界客车博览会亚洲展(Busworld Asia)时,他们也是依据《世界客车图解指南》来邀请我担任《21世纪中国客车工业与中国客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的主席;同年,我组织中国代表团到比利时参观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览会(Busworld Kortrijk),并开始参与到中欧客车行业的技术交流与项目的商业合作中。
2002年以来,我编辑出版了《中国巴士与客车》系列年鉴书,主题包括《中国巴士与客车:巴士快速交通指南》(2005)、《中国巴士与客车:年度客车报告》(2006)、《中国巴士与客车:车型索引》(2007)、《中国巴士与客车:发展历程》(2008)、《中国巴士与客车:国际化与市场营销》(2009)、《中国巴士与客车:制造商竞争力调查》(2010)、《中国巴士与客车:智慧巴士及解决方案》(2012)等8册,这些专业年鉴书都收录在《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CYFD)。
从《世界客车图解指南》开始,我的客车之旅遍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荷兰等地,服务中国客车制造与运营管理企业;20多年的客车专业经验积累,也被媒体称为“中国客车先生”,并成为世界客车研究院(Busworld Academy)的中国籍专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的亲善大使。
让我感到最自豪的是,近10年,在世界各地的客车展览会上,中国客车制造商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就像游客在世界各地的道路上看到中国客车一样高兴、亲切。
当前,中国客车专业领域的图书资料依旧欠缺。我国的客车行业坚持走自主研发道路,希望业内能涌现出更多客车专业领域的图书,助力中国客车行业的自主研发之路,同时也将中国客车行业发展的脉络记录下来。
重庆一家企业引进美国校车作为员工通勤车辆
编辑:孙伟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