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商用车企业的强强联合,引发了行业的高度关注。这些有实力的商用车巨头加快合作与并购的步伐,体现了力求保持市场优势的信心和决心。总体来看,其中有三大变化值得关注。
首先,“买买买”与“合合合”的背景发生了改变。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全球经济重心逐渐由欧美转向亚洲。跨国商用车巨头清楚地看到了这一转变,因此这些企业近来的行动,既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也是力求以更强的实力在新的市场站稳脚跟。客观来说,跨国商用车企业选择在此时联手,时机把握得十分准确。在汽车市场迎来大变革之际,车企面对挑战,一般不会在合作之时有所保留,而是会倾囊相授,这样更容易实现“1+1>2”的合作效果。
其次,联手与合作的企业有了新的变化。笔者发现,这些寻求合作的跨国商用车企业并非是因为实力薄弱、难以为继而选择抱团取暖,而是为了谋求更大的领先优势才走到一起,希望通过合作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合作的外在形式虽有差异,但目标基本一致,即瞄准电动化、智能化等可以决胜未来的领域。无疑,它们是看准了汽车产业变革的大趋势。
第三,对本土商用车企业的影响与以往有所不同。随着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持续优化,中国商用车市场已成为国内外商用车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可以清楚地看到,汽车“新四化”趋势的到来,自主品牌在产品研发、技术储备以及智能化应用等方面与国外卡车企业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随着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的放开,进一步降低外资的企业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未来它们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来抢占市场。诚然,对消费者而言是很大的利好,但对国内商用车企业却是严峻考验。话虽如此,国外重卡企业加入竞争,对中国重卡市场的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无论是从制造、研发还是品控方面,外资企业的先进理念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面对挑战,国内商用车企业需应时而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技术变革浪潮中充分抓住机遇,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突破关键技术,加速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在与国外商用车企业的同台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孙伟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