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对商用车行业来说更是如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袭击,我国商用车市场逆势而上,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为了更好的解读商用车发展之道,11月21日,第二届“中国商用车新生态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
♦未来可期 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汽车市场带来触底打击,中国商用车尤其是卡车市场却连创历史新高,体现出车企在转型升级方面的突出效果。尤其是卡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4%、7次刷新月销历史记录,其中重卡同比增幅更是高达39%、成为市场增长的主力军。” 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虽然今年的商用车市场表现明朗,但是中国商用车的转型升级和残酷的竞争远没有结束。
王侠认为,不断加严的环保门槛和安全门槛继续推动产品技术和品质升级;其次,智能化、网联化将成为中国商用车企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新通道;第三,运力平台的崛起将促进商用车新生态的优化和重构;第四,把握新老基建给商用车带来的新需求,挖掘双循环发展的新机遇。
“物流支撑了疫情期间的社会经济,同时,疫情促使物流发展非接触、少接触的作业流程,提高了物流的地位和价值,物流行业因此迎来发展新阶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戴定一也表示,虽然疫情之初,我国物流总规模一季度下降7.3%,但到6月末为下降0.5%,到9月末转降为升2.0%,这一态势表明了物流领域的稳步回升。
福田汽车集团副总裁、欧航欧马可事业部总裁顾德华介绍,在城市物流的各个配送级别中,轻卡物流量占到了70%左右,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随着法规迭代、消费升级以及新技术变革,轻卡客户对安全、增效、降本、舒适驾驶的要求不断增强,目前的轻卡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未来轻卡将在轻量化、智能网联、节能环保等方面大幅提升,推动产品向高端发展。
♦有机遇亦有挑战 多方因素驱动行业发展
面对产品迭代越来越快、环保标准日益严苛、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市场环境,商用车上下游企业该如何联合创新、协调发展?
对此,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银朝坦言,环保法规的升级和用户群体的年轻化对商用车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法规角度来看,明年国六标准正式实施之后,对车辆动力系统、企业售后服务能力的要求大幅提高;从用户角度来看,80后、90后对车辆智能化、舒适性、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车企需要在车辆设计上多下功夫,重卡市场迈向高端也成为未来趋势。
上汽集团商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汉琳认为,四方面因素驱动商用车行业发展。其一,国家政策明确提到2035年碳排放要达到峰值,从顶层设计为行业定调;其二,物流行业使用场景逐渐细化,对车辆定制化需求越来越多;其三,消费升级背景下,用户对车辆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多种技术的融合对行业重塑影响增大。
“在商用车行业,技术迭代往往更多依靠法规升级,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促使企业不断追求技术创新。” 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院长王玉海认为,环保技术在商用车型上的应用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意义重大,“按照交通部和环保部的数据,我国卡车市场保有量不到11%,但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55%以上。从这10%的车辆去做节能减排,效果会非常明显。”
安徽江淮汽车轻型商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助理万锋表示,对于商用车企业而言,主要存在三方面的挑战。首先,面对客户快速升级的需求,企业如何应变、持续创造价值;其次,5G、大数据等新技术背景下,从客户价值识别到客户价值交付,企业内部的服务流程如何重塑;第三,如何高效从单一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负责人宋伟表示,在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车企必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整车控制系统和零部件验证体系的重建、功能的开发和定义、客户痛点的研究等。
作为零部件企业的代表,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万义认为,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大于压力:“以ADAS为例,在技术层面是一种挑战,但反过来讲又增加了一种产品品类和市场机会。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零部件企业做的都是前期工作,汽车零部件企业强,整车厂才能强,整车厂强,中国汽车工业才能强。”
♦角色转变 物流产业链向智能化倾斜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商用车企业早已脱离粗放式卖车阶段,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角色的转变。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加持下,物流产业链上的每一个参与者将如何融合共赢?
大湾区科技服务中心合伙人/大湾区产业加速中心CEO胡湛湛认为,物流作为基础设施,能很好地支撑起整个国民经济里很重要的价值环节。对企业来说,智能化的应用可以实现人、物、车的互联,这三者如何更好的互联是目前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从整个社会资源的规划层面上看,数字化智能技术可以将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需求更好匹配。
中铁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维志表示,当前,整个物流货运行业发展太快,透明度越来越高,将倒逼企业在智能化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G7智能装备产品中心总经理卢建康也认为,在数字化变革方向下,物流行业最大的困难是标准化,但随着法规不断完善,标准化问题将逐步解决。另外,随着网联科技的发展,车货匹配实际上是运力跟货的匹配。“现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多的以控运力为方向的平台,G7也是其中之一” 卢建康说。
广东省城际运输服务协会理事马昶东指出,物流企业集中度极低、分散,而且小微企业众多。但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进入,整个行业发生了飞速的发展,对城配企业来说,在及时性和时效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应用,可提高城配企业的效率,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在北京云车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国翠看来,货运新生态在未来一定是技术和数据驱动其发展,在发展中需要市场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当前,虽说公路运输有着万亿的市场,但目前还处于一个市场高度分散、息极度不对称的境地。这种现状也会导致运力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企业需要将司机端、货主端以及承运端(后台调度系统)打通,并在干线运输的基础上融合互联网,如此才能顺畅切入各个后续的增值服务市场,最终形成理想化的物流生态。
货拉拉运力总监谷小猛指出,货拉拉利用自身平台的技术手段帮助用户提升车辆使用效率,同时还将整车厂的产品推荐给终端客户、以此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改造,货拉拉融通了设备供应商、司机、中小微企业以及京东、顺丰、三通一达在内的大企业,最后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共同服务B端、C端、以及政府机构。”谷小猛总结道。
编辑:赵方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