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保障营运车辆驾驶员心理健康治标更需治本
中国汽车报网 ·  武新苗 ·  2020-09-02

  前段时间,贵州省安顺市公交车冲入水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在官方对事故原因的通报中称,公交车并无机械性故障,主因是司机由于房屋拆迁问题心生不满,喝酒后蓄意驾车冲入水库。

  人们在对悲剧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营运类车辆驾驶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当下,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愈发紧张,心理健康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性社会问题。

  具体到交通运输领域,在道路拥堵的环境下,为大家所熟知的“路怒症”就是常见的外显形式。因此,关注驾驶员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营运类车辆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更需要加以重视。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驾驶员属于高风险、高劳动强度的职业,驾驶员的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59.8%。可见,心理问题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潜在隐患。

  从道路交通安全角度而言,驾驶员手中的方向盘所掌控的,不止是个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关乎整个道路交通其他个体的出行安全。除了上述事故中提及的公交车司机之外,作为营运类车辆的另一重要主体,卡车司机的心理健康也需多加关注。

  不过,在卡车司机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是比较忌讳的一个话题,他们很少愿意提起,甚至是避之不及。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许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通常都被归结为羞耻感。尽管这些年,社会上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比以往有所增加,但对于卡车司机来说,心理问题还是羞于启齿的一件事。

  英国有心理健康机构做了一个统计,英国交通运输行业和物流行业的从业者,有30%与工作相关的疾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引起的。

  在我国,卡车司机要常年与车为伴、以车为生,受职业性质的影响,需要长时间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还要应对各类突发状况,如油箱和货物被盗、车匪路霸事件以及道路拥堵等。除此之外,卡车司机还要与各种人打交道——车队管理者、货主、执法者,每一场博弈都让他们心力交瘁。

  近年来,货运行业的压力与日俱增,卡车司机面临无货可拉、限行禁行、被克扣运费等困扰,这无疑加剧了该群体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加之卡车司机职业的特殊性,长时间远离家人,享受不到家庭的温馨欢乐,自然会容易产生孤独感,遇到苦闷的事情也无法与家人倾诉,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的卡车司机,心理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卡车司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就有了更加现实的意义。

  不过,从广义层面而言,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相较于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心理健康依然没有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在交通运输领域,我国民航和高铁系统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相较而言,公路客运和货运类驾驶员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事实上,营运车辆驾驶员的心理健康必须是可控的。他们日积月累造成的心理疲劳与失衡,需要进行必要的、专业的疏导,将隐患化之于无形。因此,从心理健康层面来看,密切关注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刻不容缓,包括对驾驶员进行定期心理疏导、发挥优秀驾驶员的正面示范作用、禁止有严重心理问题的驾驶员继续工作等。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提升卡车司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社会地位至关重要。在我国,卡车司机作为物流运输的重要主体,也是社会物流运输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他们不仅关乎道路交通安全,更关乎整个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提升他们的获得感与社会认可度,是提升卡车司机幸福感的重要基础,也是消除潜在隐患的“治本”之举。

  编辑:孙伟川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