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随着进口斯柯达706RO客车投入使用,北京公交的车辆涂装开始逐步统一,形成了公共汽车的双色涂装,即车身上部为乳白色,窗线以下为红色。1957年北京市无轨电车系统建成后,车辆涂装为车身上部乳白色,窗线以下为天蓝色,辅以乳白色色条。
1965年,北京汽车修理公司四厂、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合设计的国内首款大型柴油客车BK651研制成功,与之同时推出的还有造型设计师贾延良设计的新款车身涂装,这版涂装以乳白色为主体色,辅以两道橘红色(后改为红色)彩条。贾延良称,这样的设计与当时北京建筑的青砖绿瓦鲜明对比,并一改此前涂装的沉重感。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BK670大型铰接客车投入运营,北京公交车辆的涂装样式再度发生改变。通过对上一版涂装进行微调,加入了曲线元素,很好地衬托出铰接客车的“庞大身形”。这一版本涂装直至2007年才退出历史舞台,它是很多人北京记忆的一部分。
1998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北京公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车辆更新工作。随着众多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车型的使用,一款以红、黄、绿为主体颜色的涂装开始使用。
8~11米级单体城市客车载客量有限,北京公交于2002年继续研发新款大型铰接客车。与18米天然气铰接客车同时亮相的,是这款以白色为主体颜色,辅以浅绿、深绿色波浪线的涂装,北京公交在这一阶段同时更新了企业CIS设计。
2005年,北京公交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一次车辆更新。北京公交集团采用向社会公开征集的方式,确定了新版车身涂装及色彩设计。确立了单体车以红色、灰色,铰接客车以蓝色、黄色、银色,无轨电车以蓝色、银色的涂装方案,这一涂装样式一直沿用至今。
2016年,在“十里长街”运行的1路公共汽车逐步更换为广通18米纯电动铰接客车。同年,北京公交集团还更新了企业VI设计,这款涂装采用新版VI设计的颜色元素,与浑圆的车体较为协调。但这一版涂装并未得到推广。
1951年,随着进口斯柯达706RO客车投入使用,北京公交的车辆涂装开始逐步统一,形成了公共汽车的双色涂装,即车身上部为乳白色,窗线以下为红色。1957年北京市无轨电车系统建成后,车辆涂装为车身上部乳白色,窗线以下为天蓝色,辅以乳白色色条。
1965年,北京汽车修理公司四厂、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合设计的国内首款大型柴油客车BK651研制成功,与之同时推出的还有造型设计师贾延良设计的新款车身涂装,这版涂装以乳白色为主体色,辅以两道橘红色(后改为红色)彩条。贾延良称,这样的设计与当时北京建筑的青砖绿瓦鲜明对比,并一改此前涂装的沉重感。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BK670大型铰接客车投入运营,北京公交车辆的涂装样式再度发生改变。通过对上一版涂装进行微调,加入了曲线元素,很好地衬托出铰接客车的“庞大身形”。这一版本涂装直至2007年才退出历史舞台,它是很多人北京记忆的一部分。
1998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北京公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车辆更新工作。随着众多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车型的使用,一款以红、黄、绿为主体颜色的涂装开始使用。
8~11米级单体城市客车载客量有限,北京公交于2002年继续研发新款大型铰接客车。与18米天然气铰接客车同时亮相的,是这款以白色为主体颜色,辅以浅绿、深绿色波浪线的涂装,北京公交在这一阶段同时更新了企业CIS设计。
2005年,北京公交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一次车辆更新。北京公交集团采用向社会公开征集的方式,确定了新版车身涂装及色彩设计。确立了单体车以红色、灰色,铰接客车以蓝色、黄色、银色,无轨电车以蓝色、银色的涂装方案,这一涂装样式一直沿用至今。
2016年,在“十里长街”运行的1路公共汽车逐步更换为广通18米纯电动铰接客车。同年,北京公交集团还更新了企业VI设计,这款涂装采用新版VI设计的颜色元素,与浑圆的车体较为协调。但这一版涂装并未得到推广。
编辑:孙伟川 吴戈 摄影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