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把脉趋势 解决痛点 2019客车市场研究会为我国客车发展指点迷津
中国汽车报网 ·  姚会法 ·  2020-01-10

  为促进客车技术进步和客车市场拓展,为我国客车行业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1月7日,由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主办、以“客车与客运发展”为主题的2019客车市场研究会在广西柳州召开。据介绍,此次召开的客车市场研究会是第17届。会上,专家们围绕公路客车、公交客车、新能源客车、客车出口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了研讨,并对2020年的客车市场进行了预测。

  ♦深耕潜力市场  把脉客车发展趋势

  “中国客车行业在国内市场遭遇了大幅萎缩,目前客车行业面临的形势复杂而严峻。”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分析指出,2019年的客车市场呈现出七大特点:一是主流企业的市场表现不差,行业整合特征明显;二是座位客车的下降趋势已长达8年,未来还将继续下滑;三是公交客车“坠落”,但累计销量的降幅并不大;四是校车仅占7%,依然是客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新能源客车仅靠几家支撑,离真正的市场竞争越来越近;六是受出口大幅增长影响,传统客车降幅趋缓;七是出口大幅增长,是客车行业战略重心向出口转移的结果。

  他判断2019年客车行业销量降幅将达到10%,预计2019年5米以上客车销量19.22万辆,其中,座位客车7.82万辆,校车1.16万辆,公交客车8.51万辆。

  “未来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及最终退出、沃特玛事件冲击‘后遗症’及新能源准入政策等三大因素影响,行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佘振清分析,对于2020年,我国客车市场将继续下滑,5米以上客车总销量18万辆,同比下降7%左右。其中,座位客车总销量7.3万辆,同比下降6%(农村客车下降对冲旅游客车增长);公交客车总销量7.5万辆左右,同比下降12%(国内下降对冲出口增长);校车销量1.2万辆左右,同比持平;其他客车2万辆,同比增长15%。预计新能源客车同比下降20%左右,总销量7万辆(公交客车5.5万辆,座位客车0.5万辆,物流车1万辆);客车出口增长25%左右,出口量5万辆,其中大中型客车2.5万辆。

  佘振清还特别指出,旅游客车和新能源客车出口将是2020年客车市场的两大“希望”,他建议国内市场应重点研究旅游客车发展趋势,并把新能源客车卖到国外上升到整个行业责任的高度。

  “幸运的是,客车出口将继续保持正增长。” 欧科佳(上海)汽车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小平也表示,根据国际上的权威预测,海外客车市场的需求在今后几年中将保持旺盛的态势。在他看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将变得越来越严重,公共交通投资必将大幅增加。而客车特别是公交车可以为减缓上述问题提供实用而经济的解决方案,因此行业前景广阔,“中国客车行业产能过剩的解决之道,很明显是在海外市场。”张小平补充说。

  作为国内客车领军企业,宇通客车国内营销部部长吴刚以《2019年公路客车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为题,详细分析了客运、旅游、团体三大细分市场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预测。

  吴刚认为,部分省市国三车型淘汰、国六排放实施时间提前,拉动了部分区域客车更新需求。同时,8座、9座小型客车由原2类客车降为1类客车后,过路费减半,加上定制客运被写入新《客规》,未来9座定制客运市场将迎来较大需求。此外,在旅游市场,大中型旅游客车需求在波动中稳步增长,且旅游客车需求区域特征明显,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

  “未来,客运市场产品需求持续中小型化趋势明显,且客户更加关注车辆采购成本和投资回报期。伴随客运企业通过系统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和运营管理效率,应对出行群体需求升级,实现客运企业在自身定位、内部管理、业务战略的转变,客车企业应及时追踪需求变化,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安全、舒适、智能的客车产品。”吴刚补充说。

  ♦适应形势解决痛点 探索新能源客车发展之道

  近几年,公路客运量和公交客运量呈现逐年负增长的态势,而且同比跌幅还在进一步加大,同时受宏观经济下行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影响,客车市场总体呈现疲软的状态。在此背景下,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智能交通部副研究员、副主任李成以《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为题,对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政策环境、推广应用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并分享了对发展的思考。

  李成指出,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一是应适应新形势,完善政策体系,政策重点从推广环节向使用环节转移,向对配套设施的扶持倾斜。

  二是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技术路线,根据各自的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地制定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宜电则电,宜氢则氢。特别是要吸取纯电动汽车早期推广中存在的车辆技术不过关、配套设施跟不上等教训,稳健推进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试点示范。

  三是应强化运营监测,加强行业指导,加快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运营监测及应用效果评估系统,落实与工信部、公安部相关数据共享,加强大数据应用,实现对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情况动态监测,开展应用效果评估,提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行业指导能力。

  四是应强化市场导向,协作推动技术进步,生产企业应主动响应用户需求,运输企业应主动引导技术研发。

  五是应加强车辆性能评价,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六是应完善标准规范,支撑行业发展,完善新能源车辆应用标准体系,开展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如车辆选型标准、运营监控技术要求、定期维护标准、安全操作规范、电池剩余寿命检测标准等,引导运输企业科学使用新能源汽车。

  七是政产学研用应广泛协作,共赢共利。

  八是应重视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融合发展,寻求我国新能源公交车的自动驾驶发展路径,在公交充电站自动充电、园区运营线路自动驾驶、BRT线路自动驾驶等场景逐步试点;主动适应共享化潮流,共同探索城市公交的新服务形式和新商业模式,共同研发适应新需求的新车辆产品,共同推进新技术应用。

  九是应总结中国技术,结队“走出去”,总结行业经验,提炼关键技术,形成新能源公交车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体系,供全行业借鉴参考,并发挥中国先行实践优势,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结队“走出去”。

  同时,对于下一个五年里新能源客车该如何更好发展,慧眼看车创始人杨立慧认为,应提高中心城市公交车辆的舒适性,建议客车企业关注中心城市公交购车需求,并关注车辆舒适性提升:比如座位数可以增加一些,平地板的通道可以长一些,下客门可以实现两通道,对特殊乘客可以更多的关照等。

  对于“十四五”新能源客车发展趋势,杨立慧表示,在产品定位上,要解决纯电动化进程中的纯电动客车问题,解决里程焦虑,解决电池持续极限使用问题。在使用场景设定上,新能源客车要适用于非固定线路频繁往返公路车外的其他市场,主要针对城市内用车及跨界短途旅游;在产品理念上,应满足“双80”理念(80公里时速、80公里纯电行驶里程);在产品价值上,应助力解决城市拥堵及环保问题。

  “总体而言,未来的新能源客车应致力于满足城市通勤及周边旅游使用场景,提升电池安全性及使用效率,降低整车购置成本,消除里程焦虑。而客车企业需解放思想,从商品规划入手,做好企业顶层设计,发现并创造新的细分市场。”杨立慧说。

  编辑:赵方婷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