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要让卡友挣钱,还要让卡友有尊严地挣钱,我们要让人们认识到,卡车司机是一个高尚、值得敬重的职业,这是解放青汽不变的初心。” 近日,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简称“解放青汽”)研发部部长李胜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一家老牌商用车企业,解放青汽的技术实力在五十余载间不断提升,今天已成为重中轻商用车技术的集大成者。而企业的成长始终离不开市场的支撑,离不开用户的肯定。“解放青汽的技术创新,产品进步,始终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驱动力,助力商用车用户追求美好生活。”李胜说。
♦技术改进、创新的先锋
解放青汽1968年建厂,1993年成为一汽解放全资子公司,五十年来,解放青汽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坚定。
第一阶段:汽改柴初尝技术创新甜头。1968年-1982年,解放青汽还属于青岛市属的一家汽车厂,也是国内的一家独立汽车品牌,自主生产“琴岛牌”汽油车。
1980年以前,国内商用车基本上都使用汽油机,而解放青汽技术率先突破实现“汽改柴”,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中型柴油载货车的厂家。“那时候开始,解放青汽就与一汽集团成立联营公司,我们把汽油车拆解,换成柴油机,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李胜告诉记者。
第二阶段:划归一汽插上技术创新翅膀。1993年,在青岛市国资委的决策之下,青岛汽车厂汽划归一汽集团。1993年到2014年,解放青汽成为一汽技术改进的先锋力量,担当起一汽解放由长头车升级到平头车平台的重任。
“长头车受制于车身总长度限制,装载能力比平头车相对较弱,1993年,一汽从日本引进三菱FK平头驾驶室,解放青汽由长头车升级到平头车平台,之后又根据市场需求,在FK驾驶室基础上拓展开发FM驾驶室,宽度由2.1m加宽到2.3m,同时开发出了国内最长轴距载货车等系列畅销车型,再次在市场上引起轰动。”李胜说。
至2014年前后,解放青汽已经形成了轻卡、中卡、准重卡、重卡,以及左置、右置全系列产品,在燃料类型方面也形成了燃油车、天然气、LNG、CNG以及纯电动等不同类型的车辆。
第三阶段:全新技术创新理念引领发展。2014年,随着青岛即墨工厂启用,解放青汽产品进入从全到精的阶段。“如果说早期解放青汽在产品研发上,更关注用户如何挣钱,那么这一阶段企业逐步开展各类创新性工作,更多关注用户的驾驶感受,以及随着卡车队伍年轻化趋势加速,更加关注产品智能化、网联化和舒适化,给车赋予了更多的功能。”李胜介绍。
♦技术承载企业的人文关怀
如今,解放青汽的技术体系已经完成迭代升级。在李胜看来,中国商用车未来必然会朝着人文关怀方向发展。商用车除了是生产工具属性之外,更是广大卡友移动的家。
基于此,解放青汽推出了的一款高端“房车重卡”——解放JH6+。单从外观来看,与普通的重卡相差并不大,但是内饰设计却十分独特,不仅拥有基本的驾驶配置,还设计移动厨房,卫浴、家居空调等可供卡友生活的空间配置。
“我们就是要把高端做成标配,因此解放青汽围绕驾驶室高度、宽度、长度进行全系列的改进,让广大卡友把枯燥的运输路程变成愉快旅行的过程。”在李胜看来,商用车粗放式开发理念将逐渐成为过去,走向精细化、人性化是必然。
据李胜介绍,解放JH6+从设计到研发成功总共花了两年多时间。驾驶室长度比JH6增加了一米,整个驾驶舱后面增加了一个休憩生活的区域。除了厨房、卫浴、空调以外,还有电磁炉,冰箱、双人床的设计,保证卡友实现基本的生活起居。而车的轴距由解放JH6 3300mm+1350mm增加到3900mm+1350mm,整车稳定性更强。
当然,卡车车主可能更关心的是,这样高端的配置,价格会不会让人望而却步?对此,李胜向记者表示,完全不必担心,与解放JH6相比,解放JH6+价格并不会提高太多。再则,如果从全生命周期来考虑,用车过程中省下的钱,完全可以弥补售价提高的成本。“卡友风餐露宿费时费力,如果直接在驾驶舱内就能吃饭、洗澡、休息,这样的过程体验会非常轻松舒适,节约下来的成本也是十分可观的。”他说。
回首解放青汽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史。多年来,解放青汽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先后开发出国内第一款最短轴距牵引车、第一款“义乌”厢式车;开发第一款6X2、8X4多轴汽车,以提高运输效率;首创了重卡平地板驾驶室;打造了国内整备质量最轻的轻量化产品;构建了国内系列最全的天然气产品线……这些满足了不同用户运输需求的产品,不仅市场表现卓越,更在卡车用户中不断重塑解放青汽的品牌知名度。
如今,解放青汽已经形成以新工厂、新产品、新体系为基础的全新发展格局。不仅拥有目前国内工艺水平最先进的国家智能化示范工厂—即墨工厂和设计年产5万辆的新能源卡车工厂,还形成了重中轻及新能源四大产品平台,并且在整车轻量化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实现了行业领先。
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在解放青汽的眼中,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技术投入和实际行动。
编辑:赵方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