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再放大招!一汽解放新J6牵引车2.0全系投放
中国汽车报网 ·  郝文丽 ·  2019-09-24

  9月24日,“质领新升,创驭未来”一汽解放新J6牵引车2.0全系投放仪式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一汽解放正式对外发布其全新升级产品,新J6牵引车2.0闪耀登场,凭借“低油耗、高舒适、高可靠、高安全、高智能”五大方面的全面领先,一汽解放又为物流运输行业献上一份厚礼!

  ♦厚积薄发 缔造重卡新经典

  熟悉一汽解放的朋友都知道,J6车型是一个传奇。

  2007年7月15日,代表当时国内最高水平、具备比肩欧美同类产品的世界级重卡-解放J6隆重下线,一举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开发、走出国门的高端商用车产品,实现了中国重卡技术与产品品质的突破。

  2009年,J6重卡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并成为中国年产第1000万辆下线代表车型,再次书写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性的一笔;2011年,J6重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为商用车行业的价值典范;2019年,历经12年砥砺奋进,第100万辆解放J6隆重下线,从此J6产品家族带着百万用户的信赖和支持昂首步入了百万新时代。

  12年过去了,解放J6不仅没有被飞速发展的物流行业淘汰,反而愈加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一汽解放总经理助理、销售公司总经理王志才在会上介绍,解放新J6领航版2.0产品,是解放把握中高端物流市场用车高效、安全、低运营成本的需求,开发、制造的符合中国物流商用车发展趋势的明星产品,在“低油耗、高舒适、高可靠、高安全、高智能”五大方面全面领先同类车型,为用户创造更大的运营价值。

  同时,解放针对普货运输、资源运输市场打造了质惠版2.0产品,在节油先进性、油品适应性、运营可靠性、驾驶安全性和轻量化技术领先性方面,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精益化的物流解决方案。解放新J6牵引车2.0全系产品将继续以最优的品质驱动中国物流行业的高效发展,解放人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为用户的成功之路领航,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进取之路领航!

  ♦细致入微 用户需求精准拿捏

  在投放仪式现场,新J6牵引2.0产品给《中国汽车报》记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太贴心。可以说,用户需求这块,一汽解放拿捏得死死的。

  首先从外形上,新J6牵引2.0产品依旧延续此前的俊朗造型,大灯标配了LED日间行车灯,增加了整车辨识度。在动力性上,新J6牵引2.0采用自主动力,匹配锡柴CA6DM3发动机,能够输出550马力的动力,一汽CA12TAX230M变速箱,最高挡是直接挡。后桥则是解放新457冲焊桥,速比为2.688。博世可变速比转向机、伸缩天线式换挡、伊顿离合器、埃比电子油门踏板、威伯科制动系统、克诺尔双杠大排量空压机、1000瓦逆变器、绿净通风系统,让新J6牵引2.0产品更具竞争力。

  内饰方面,新J6牵引2.0主驾驶座椅是欧洲供应曼恩、奔驰等卡车的ISRI伊思灵豪森品牌,椅面采用高品质的皮革打造,座椅带有通风、加热、腰托、背托、阻尼调整、仰角调节、快速充放气等功能调节;多媒体大屏为10寸全触摸屏,带有车载WiFi;驾驶室顶部是空气循环扇,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即使在车内炒菜做饭,依然无惧油烟困扰。

  在轻量化方面,新J6牵引2.0的悬架采用前3后3设计,相比之前的前3后4钢板,重量有所降低。“V”型推力杆采用摩擦焊工艺,相比传统铸造的“V”型推力杆更轻。采用整体铸造横梁,重量比传统横梁轻,强度更高,成本也更低。发动机悬置支架也采用铝材打造,保证可靠性的同时,降低车辆自重,整车减重达300公斤,超轻自重3.8吨。

  在智能化细节方面,新J6牵引2.0的油箱还带有防盗报警系统,连续按两下锁车键,油箱防盗报警系统开启,当你在服务区、路边休息时,如果有人靠近油箱40公分左右,报警器就会立马报警。发动机、变速箱、车桥都能够达到10万公里长换油周期。解放行APP远程车辆操控,卧铺加热让卡友在冬天享受火炕般的温暖,卧铺手机便捷充电,更是为手机一族精心设计。

  合肥广通货运公司老板叶耀青对新车介绍听得很认真,又围着车辆反复研究,他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他现在养了6辆车全部都是解放,今天也是带着采购计划来看看新产品。新J6牵引2.0在轻量化方面的改进最吸引他,内饰的优化也非常打动人,特别是油箱防盗功能在其他品牌车型上都没听说过,小设计有大用途,卡车司机这回晚上可以睡个踏实觉了。他直夸,解放的新车真不错!相信新J6牵引2.0的诞生必将在中国重卡领域缔造新的经典,开启新的篇章。

  编辑:赵方婷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