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国家邮政局召开今年第6次局长办公会,审议并通过《快递末端网点备案暂行规定(草案)》、《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和《邮件快件实名收寄管理办法(草案)》等三项《快递暂行条例》(简称《条例》)配套制度规范。
会议指出,制修订三项配套制度规范,是宣贯落实《快递暂行条例》的关键举措,对规范快递新业态管理、释放快递市场的发展活力、促进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统计,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00.6亿件,是2007年的33.4倍,年均增长达到42%;2017年快递业务收入近5000亿元,是2007年的14.5倍,年均增幅达30.6%。
据了解,我国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的电子运单普及率提升至80%,新能源运输车保有量突破7000辆。在发展过程中,快递业仍面临制度层面的现实问题:快递车辆通行难,快件集散、分拣等基础设施薄弱,末端网点法律地位不明晰等。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条例》应运而生,并于5月1日正式施行。
纵览《条例》内容,以优化行业发展内外部环境、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为立法重点之一,这将推进快递业进一步蓬勃发展,也给快递用车带来商机。
■双向流通体系提振快递用车
“《条例》的实施,对农村用车的市场有提振作用。”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技术装备委员会主任贺国煌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条例》带动农村物流的双向流动,也能够给农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如火如荼地发展,快递作为基础性服务,农村快递市场必然随之蓬勃兴起。
《条例》提出,国家支持和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在农村、偏远地区发展快递服务网络,完善快递末端网点布局。因此,随着农村等偏远地区快递网络加快完善,必然需要更多车辆完成快件运输。参考城市快递量激增对快递车辆销量的拉动,布局农村快递用车市场恰逢其时。
那么,什么样的车型适合农村快递市场?某主流快递企业运营总监表示,《条例》对于农村用车更多的是一种规范。“《条例》正式实施以后,最终推出的业务场景就是农产品上行,快递、快件下行。在这种模式推动下,7.6米以下厢式运输车需求会越来越大,特别是4.2米厢式运输车需求更甚。”他说。
“届时,农村地区运送的不再是原材料,而是规范性的商品。”上述运营总监进一步表示,未来7.6米以下的厢式运输车型可能会成为农村快递运输的主流车型,其次是微客改造的小型货车也将受到欢迎。
在贺国煌看来,对于农村物流而言,新能源物流车也是不可忽视的增长点。贺国煌认为,农村到城镇再到城市,一般是40~50公里左右的距离,按照现在新能源物流车的续驶里程,往返运输完成满足需求。如果在城市和农村两点之间建立充电基站,充电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快件信息化管理助推车辆智能化发展
《条例》第十二条提出,国家鼓励和引导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采用先进技术,促进自动化分拣设备、机械化装卸设备、智能末端服务设施、快递电子运单以及快件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的推广应用。
“信息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对车辆需求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对车型和车辆技术要求会有所提升,从而对快递公司的管理效率和成本管控带来影响。”江西某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高级业务经理王明(化名)告诉记者,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对商用车提出新要求。无论是针对农村快递物流还是城市配送,会对车辆透明化管理有一定需求,这样才能对车辆实现合理高效的调度和匹配,而前提则是车辆必须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
他举例说,如用车频次提升,随着车辆追踪系统的建立,实现智能化调度后,可以根据路况拥堵情况合理安排物流派送,以前要有车辆备用。实现车辆调度智能化后,或许就不需要备用车辆,更少的车辆就可以实现更高效率的运营。
记者了解发现,信息化、智能化也逐渐成为物流商用车的标配。我国主流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化系统对车辆进行管控,加装“物流智慧大脑”等各种黑科技,以促进快递、物流配送的高效率。
■通行路权带动新能源物流用车需求
几年前,物流车运行和停靠难的问题就开始显现,城市开始对物流车型进行控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建设用地占用土地资源,于是针对物流车制定了禁行、禁停等政策,导致运行难、停靠难等问题。
《条例》第十三条提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快递运输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快递服务车辆通行和临时停靠的权利,不得禁止快递服务车辆正常通行。
“针对物流车型运行难、停靠难等问题,应在道路上有专门的设计,类似于公交站台一样,针对物流车设置专门的停靠站台。”王明认为,物流车装卸货物时,因为没有固定的停靠点,才导致停靠不规范的问题。如果在通行非高峰时期,开放某些区域给物流车用于停靠,就能解决物流车停靠难的问题,同时也做到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林啸虎就曾对记者表示,解除通行限制对新能源物流车推广带来非常积极的作用,推广效果可能会优于单纯的财政补贴。“《条例》更多地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如果通行问题得到解决,新能源物流车的推广将更为顺畅。比如深圳在新能源车的推广、普及、上牌等方面,可能比广州要快很多。”贺国煌也如是说。
编辑:陈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