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逢甘霖,瑞雪兆丰年。3月17日,北京期盼已久的“初雪”终于姗姗而来,结束了长达145天没有有效降水的历史。一时间,关于气候、环境的讨论再次成为街头巷尾以及各大网络平台的热点话题。
同样在今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4场记者会在梅地亚中心举行,邀请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记者会上,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举措、组建生态环境部的作用和意义、未来三年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环保督查等话题进行了回应,而在近年来环保部记者会上备受关注的汽车污染控制话题少有提及,远离了大气污染的“风暴中心”。
李干杰(图片来自网络)
仅在总结“大气十条”发布五年取得的成果时提到,过去五年,共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000多万辆,为改进环境质量发挥了支撑作用。
今年,机动车污染问题能够远离舆论风暴的中心,与汽车产业近年来积极推进排放标准升级、配合国家黄标车、老旧车辆淘汰政策分不开,可以说,汽车产业特别是商用车产业积极承担起了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的责任。
这是汽车产业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明显成果的体现,正如李干杰所说,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实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形式依然十分严峻,未来还任重道远,还需更加奋发图强、攻坚克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汽车行业同样重担在肩。环保部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排出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优先序值得汽车行业关注。
如何谋划好、推动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保部已经形成了“三个三”的基本思路,李干杰手中已经初步有了一本账。
第一个“三”是围绕三类目标。其中,第一类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第二类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中的大气方面均提到了与汽车行业相关的指标,分别是PM2.5下降比例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减排。
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PM)正是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因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仍要继续落实和推进汽车排放标准升级。
总书记曾说过,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李干杰也表示,环保部正在研究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而到2020年,比国五标准整体加严30%的国六标准将正式实施,届时,无论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还是颗粒物排放都将再度大幅度下降,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添砖加瓦。
第二个“三”是突出三大领域。大气方面将抓紧制定发布下一阶段《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十个方面提出了35项具体措施。其中,在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方面提出,提升燃油品质,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有关汽车行业的具体措施。
“大气十条”实施的效果显而易见,仅2014年实施一年后,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总数达到600余万辆,超过过去3年的总和。下一阶段《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在制定中,将对汽车行业提出怎样的要求值得行业关注。
第三个“三”是强化三个基础。其中之一是要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汽车制造业是能耗大户,与追求汽车产品的节能减排一样,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同样重要。打好蓝天保卫战,汽车制造企业应该积极推进全产业链的节能降耗,实现绿色发展。
在记者会上,李干杰强调,未来三年,要打好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关键是沿着过去五年的路子继续往前走,继续“照单抓药”,并且坚持把这副“药”吃下去,尽管有点儿涩,也有点儿苦,但却是一副“良药”,效果理想,必须坚持。
以上落到汽车行业同样成立,过去十年,排放标准升级引领了汽车产业技术升级、产品迭代,使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潜力不断得到挖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能源汽车仍是汽车市场的主流,因此,继续吃好排放升级这副“苦口良药”将支撑汽车产业不断升级迭代,也有利于汽车产业更好地承担节能减排重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