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唐骏、凯马两家企业因为整车尾气不达标被开出巨额罚单一事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在之后陆续的报道中,不断有企业与行业人士与记者沟通,交流观点。可见,尾气超标被罚一事虽已一月有余,但余温仍未消散。业内对此类事件的关注程度不减——排放造假问题源自何处?
自唐骏、凯马尾气超标被罚一案之后,记者又深入采访了整车企业、发动机企业、尾气处理企业、经销商和用户,探求尾气造假背后的秘密。虽然许多业内人士都曾对记者表示,排放造假是行业内存在许久的乱象,甚至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但当记者问起具体造假实施者时,大家都回答比较隐晦,从许多人要求匿名或者化名就可见一斑。
■整车厂与发动机企业难逃其责
据了解,凯马300重型柴油车被罚的一部分原因就是OBD系统检验不符合标准要求,屏蔽部分主要功能。可以说,OBD系统是检测整车尾气排放的重要部件与屏障,如果对OBD系统作假,危害不言而喻。凯马被罚也说明了整车企业在整车上市过程中应对整车尾气排放担负起重要责任。
“排放造假的问题可以说整车厂难逃其责。”商用车行业资深专家黄磊(化名)表示,OBD是车载诊断系统,这个系统可随时监控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和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有可能引起排放超标的情况,会马上发出警示。OBD一旦失效或被人为破坏,尾气即使超标也无法判断。“最后所有零部件都是汇总到整车厂,整车厂负责统一的新车上市。因此,如果OBD系统出问题,整车企业肯定是知道的。当然,这种造假也跳不过发动机企业。发动机企业是供应商,不排除被整车企业要求或主动迎合作假的可能。”他说。
某后处理企业总经理孙建军(化名)表示,据说整车企业和发动机企业都有OBD系统的“钥匙”,即能够控制OBD系统的开关。所以都有造假的可能性,但具体是谁在调整,很难判断。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后处理产品总工程师龙顺洪表示,整车企业与发动机厂确实都具备OBD系统造假的能力,所以也很难判断到底谁在作假。“虽然整车厂因尾气造假被罚,但不排除整车企业要求降成本,发动机厂私自作假的可能性。”
孙建军进一步指出,因为对于国内的重型车来说,发动机是可以点单搭载整车的,不能排除有发动机企业销售人员为迎合用户需求,提供OBD作假的机器。
对此,某物流公司负责人王俊(化名)隐晦地提出:“我们确实遇到过新车尾气就不合格的情况,我只能说买大厂的车还是有保障的,小厂的车很难说。有的小厂为了迎合部分用户,会推荐一些不用加尿素的车。”
■也要给用户打板子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都提到用户这一环节对尾气造假起到的作用。首先是部分群体对低价的需求催生了整车厂造假。记者在用户走访中曾听到一位用户说:“有经销商主动向我推荐不用加尿素的便宜车,我感觉这种车不靠谱,也就没进一步了解。但是,或许会有其他用户为节省费用购买这类不用尿素的车。”
某商用车公司销售负责人的“诉委屈”也能侧面反映这个问题:“市场上用违规商品搞低价竞争,极大扰乱了市场秩序,希望环保部门从重处罚违法企业。”
其次,部分用户也在主动寻找尾气排放造假方法。龙顺洪表示,用户造假主要采取刷后处理系统软件和改造硬件的办法。
“说实话,我开始也对后处理系统的探头做过改动,当时主要就是为了减少保养成本。当然,现在也不乏对后处理系统做手脚的用户。”王俊坦诚地表示,用户造假也是一大问题。
■监管不到位让造假乱象丛生
“排放造假可以说是全产业链参与的,尽管有些可能是被迫的。这是从制造、销售、使用到监管的全产业链造假。”黄磊直言不讳,从升级国三排放直至目前,排放造假的问题从未停止过,为何造假现象如此猖獗?这与监管和国家政策有直接关系。
“国内的排放政策升级如此之快,让厂家无力应对,为迎合市场与降低成本压力,难免会出造假的下策。对于用户来讲,如果监管力度到位,用户也不会私自造假,因为造假的成本高过了利润。”黄磊说。
王俊告诉记者,自己的物流车队从西北到北京,只有北京等大城市会抽查尾气,其余城市监管的力度有严有松,给有的用户钻了空子。
对此,某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十年猖獗造假,在于监管力度不够。一家企业造假不被罚,让其他企业也纷纷效仿。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下,难以建立良好的竞争秩序。“同时,太纠结细枝末节的某些车,却忽略整体行业现象实在不可取。而且,排放造假是整个商用车行业的问题,绝不是处罚一两家车企就能解决的。”该人士说。
■引导用户合理用车
首先就是监管。龙顺洪表示,对于尾气排放监管,美国经常采用间歇式路边拦车的检测手段,对于不合格车辆采取巨额罚款,威慑力不小。国内也可采取类似办法进行监管。
其次是从用户方面给予引导。“随着用户环保意识的提高,用户愿意为后处理系统买单的意愿也提高了,这样也能减轻市场需求给整车和发动机厂带来的压力。没有市场需求,生产者自然也不愿意再作假。”龙顺洪说。
王俊对记者表示,近两年,特别是升级国五标准后,随着正确用车宣传的普及,用户造假的情况越来越少了。“一是尿素的使用成本下降了,二是更多的人意识到不用尿素会堵塞过滤系统,更换系统的成本更高,甚至伤及发动机。”王俊说。
江西省一家重型车经销商赵杰也给出了类似看法。“国四车不用尿素的现象很多,但国五车如果不用尿素,车的扭矩上不去,因此合理用车的用户也越来越多了。”赵杰表示。
(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
编辑:陈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