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2018年,“区块链”毫无争议地成为各个行业的热点,俨然掀起了一波从“互联网+”转向“区块链+”的浪潮,与区块链相关的项目、公司都得到了市场以及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各行各业大有进入区块链应用元年的架势。在汽车行业,区块链能加什么、会在细分领域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成为从业者颇为关心的话题。
3月26日,记者与靠谱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匡志成相约在北京CBD的一家咖啡馆。甫一落座,记者耳边就传来隔壁桌有关区块链的激烈讨论声。这个有趣的细节,令记者回味良久,不免感慨现在区块链实在太火了。
据调查机构统计,自2012年以来,全球区块链企业的数量在以超过65.2%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根源链联合创始人兼COO徐立春认为,区块链技术与汽车行业的连接点很多,尤其是在汽车金融领域。不过,区块链+汽车金融,究竟是蹭热点的盲目炒作,还是能真正落地的项目?目前业内尚无定论。
■有望解决行业痛点
“区块链其实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任何人只要将自己的服务器链接到区块链上,都可以成为这个庞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同济大学区块链价值互联网创新应用实验室副主任戴文浦认为,区块链技术拥有非常典型的两种优势。
其一,去中心化。区块链不依赖某一个中心节点,整个系统的数据由全网所有对等节点共同维护,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检验,除非黑客黑掉全网半数以上的节点,否则整个系统是不会遭到破坏的。这种存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
其二,信息的不可纂改性。一旦区块链的数据被篡改,整个区块链的哈希值(散列函数)就会随之改变,直接导致区块链所链接的区块随之断裂。这种特性决定了区块链所存储的信息不可被纂改。
虽然区块链的商业模式尚需一定的时间探索,但其拥有的这两大突出优势,已赋予汽车金融领域诸多想象。
匡志成告诉记者,目前汽车金融行业存在几大痛点。其中最典型的,也是最令从业者头疼的就是骗贷行为,如部分车主利用虚假身份,用事故车、套牌车、租赁车、查封车等进行骗贷,对行业、企业以及消费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此外,风控平台在车辆上安装的GPS定位器经常被不法分子私自拆除。虽然从业者能够通过层层审核和不同的贷款方案来遏制这两种情形的发生,但因此会增加很多人力成本。匡志成认为,区块链技术如能应用到汽车金融领域,有望解决行业面临的这些痛点。不过,他也指出,虽然目前很多汽车金融公司都在研究区块链,但还没有哪家公司明确表示真正用好了这项技术,毕竟这并非解决痛点的惟一方式。
■优势突出应用不力
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东表示,区块链技术可以改变行业生态关系,而且效率很高。从目前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最急迫,最具有爆发力。
然而,具体到汽车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却鲜有靠谱的落地项目。2017年8月,由长安新生(深圳)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担任原始权益人和资产服务机构、百度金融担任技术服务商和交易安排人、天风证券担任计划管理人的“百度-长安新生-天风”发行总规模4亿元的汽车金融ABS,该项目被称为是国内首单运用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产品。
近年来,汽车贷款因为具有小额分散、收益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国内外消费金融ABS的主要基础资产之一。不过,车贷的小额分散和资产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特点,也令投资人经常面临存续期内无法实时监控资产变化情况等问题。百度金融发行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ABS,可以实现底层资产从Pre-ABS模式放款,到存续期还款、逾期以及交易等全流程数据的实时上链,对现金流进行实时监控和精准预测,提高了对基础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卿苏德透露,此前,京东也利用区块链技术做了汽车消费贷的ABS项目。区块链的应用能够把事前、事中和事后所有流程都存储在链上,能够有效实现流程追溯。
不过,匡志成告诉记者,像百度和京东的这种尝试,在汽车金融领域仅是个案。目前,很多汽车金融公司都处在等待区块链与金融行业产生融合成果的观望期。因为相较于整个金融领域,汽车金融的规模并不算大,中小型汽车金融公司虽然惟恐落后于人,但毕竟缺少投入的人力和财力。
■融合尚需企业共同推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伍前红认为,区块链其实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技术。其去中心化的实质其实是“众心化”。信任是区块链价值的根本。
然而,号称能够打破信任危机的区块链技术,却尚未得到充分的信任。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认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理念,能够完善传统金融体系的部分业务和流程,从而解决传统金融体系过度中心化所造成的潜在风险。但技术毕竟只是技术,无法应对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对已经适应这种复杂性的传统模式和业态,区块链暂时只能实现优化改进的功能。
苏宁金融研究院区块链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洪蜀宁告诉记者,区块链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需要企业、专家共同推动。目前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开发基本完善,进一步的开发都是开源的,并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其他行业相比,汽车金融行业尚未出现独角兽,区块链技术可以有助于将中小企业、机构连接起来,产生规模效益。
♦区块链能否重塑汽车后市场
进入2018年,区块链成为众多行业新的投资风口,然而最终真正落地的“区块链+实际场景应用”项目,才能拥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4月2日,由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汽保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信息化推动汽车后市场转型升级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发言嘉宾透露出一些区块链技术与汽车后市场的结合点。
会上,几位嘉宾不约而同地把“现在最火的区块链到底是个什么鬼”作为演讲开场白。的确,各行各业都在谈论区块链,但是真正能说清区块链如何应用的人并不多。
从理论角度讲,一个放在非安全环境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采用密码学的方法来保证已有数据不可能被篡改、采用共识算法来对新增数据达成共识,具有以上三个性质的系统就是区块链。但从本质看,区块链是把加密技术、分布式账本技术、P2P传输技术、智能合约技术融为一体的融合式创新。到场人士普遍认为,汽车业从上游到下游,多个场景都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
汽保协会信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杨小勇介绍,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数据的特征,可以解决数据诚信问题,而数据诚信则是保险、租赁、出行、二手车等细分领域创新的基础,有望释放出4万亿元的服务产能。
如何让消费者和企业愿意参与到数据共享中来?杨小勇认为,需要巧妙地运用区块链的第二个特征:激励机制,即让消费者将车辆闲置期的车内外数据,利用车联网设备、行车记录仪分享出来,同时让企业把自己消密后的数据分享给其他企业,利用分布式算力、网络资源和激励机制,形成一个数据收集、共享、应用的闭环。
“这一技术的应用之所以会引起生产关系和角色的转换,在于区块链带来的价值:对未来出行领域数字资产的合规交换,也就是利用激励产生诚信数据,让数据产生价值。对于从诚信出发,解决社会与行业中现实问题的区块链项目,也是当前政府所倡导的。”杨小勇说,“最近,工信部正在考虑为交通出行领域制定国家区块链技术标准。”
指南针基金董事长刘龙军认为,区块链的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流通的安全问题做出重大贡献,去中介化等特点让黑客很难攻破系统;二是可能会推动二手车市场变革,中国二手车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量车源的信息无从考究,区块链技术将有助于精准把握二手车此前是否有维修、车祸、泡水等情况,杜绝卖家人为编造虚假车况的可能。
中海同创资本集团董事长李金勇提出,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对驾驶行为进行监控,比如良好的驾驶行为得正分,不良的驾驶行为得负分。现行的交通法规体系内只有惩罚没有奖励,未来如果用区块链技术,让车主用良好驾驶行为的正分冲抵不良驾驶行为的负分,有助于促进车主改进驾驶习惯,从而改善整个交通状况,同时为二手车交易积累数据。
“汽车后市场是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我们希望看到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供应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家车企和用户不断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产生价值,平台再与企业分享数据增值带来的收益。”舟山量子资本创始合伙人赵玉在会上表示。
北京优电科技新能源CEO王恺则从新能源汽车角度,分享了区块链技术可能创造的价值。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的换购过程中,精准评估和便捷交易十分重要。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车辆残值的实时抓取,再结合新能源汽车数据进行精准评估,最终确认电池的价值和使用电池所产生的价值,同时还能将消费者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加以变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大数据增值服务。
PP MONEY区块链研究院院长、汽车金融首席技术官王勇强则认为,区块链技术在PP MONEY的金融体系已经有多个落地应用,而他对区块链的观点是:不误解、不曲解、不神话。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个数据库,而且是个被“阉割”的数据库,因为其他数据库可以增、删、查、改,区块链的数据却只能增加不能删除。正是因为不能删除的特点,区块链才有了被商业化的价值。
基于不信任的场景都有区块链的用武之地,如二手车交易中的欺诈现象、汽车金融业务中车辆被抵押后的二押、汽保行业中的假冒伪劣零配件泛滥等场景。“区块链的自治性,还能避免汽车行业中的垄断行为,比如随意涨价的网约车。区块链可应用的范围很广,但前提是要脚踏实地才能实现应用落地。”王勇强说。
进入2018年,区块链成为众多行业新的投资风口,然而最终真正落地的“区块链+实际场景应用”项目,才能拥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4月2日,由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汽保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信息化推动汽车后市场转型升级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发言嘉宾透露出一些区块链技术与汽车后市场的结合点。
会上,几位嘉宾不约而同地把“现在最火的区块链到底是个什么鬼”作为演讲开场白。的确,各行各业都在谈论区块链,但是真正能说清区块链如何应用的人并不多。
从理论角度讲,一个放在非安全环境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采用密码学的方法来保证已有数据不可能被篡改、采用共识算法来对新增数据达成共识,具有以上三个性质的系统就是区块链。但从本质看,区块链是把加密技术、分布式账本技术、P2P传输技术、智能合约技术融为一体的融合式创新。到场人士普遍认为,汽车业从上游到下游,多个场景都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
汽保协会信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杨小勇介绍,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数据的特征,可以解决数据诚信问题,而数据诚信则是保险、租赁、出行、二手车等细分领域创新的基础,有望释放出4万亿元的服务产能。
如何让消费者和企业愿意参与到数据共享中来?杨小勇认为,需要巧妙地运用区块链的第二个特征:激励机制,即让消费者将车辆闲置期的车内外数据,利用车联网设备、行车记录仪分享出来,同时让企业把自己消密后的数据分享给其他企业,利用分布式算力、网络资源和激励机制,形成一个数据收集、共享、应用的闭环。
“这一技术的应用之所以会引起生产关系和角色的转换,在于区块链带来的价值:对未来出行领域数字资产的合规交换,也就是利用激励产生诚信数据,让数据产生价值。对于从诚信出发,解决社会与行业中现实问题的区块链项目,也是当前政府所倡导的。”杨小勇说,“最近,工信部正在考虑为交通出行领域制定国家区块链技术标准。”
指南针基金董事长刘龙军认为,区块链的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流通的安全问题做出重大贡献,去中介化等特点让黑客很难攻破系统;二是可能会推动二手车市场变革,中国二手车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量车源的信息无从考究,区块链技术将有助于精准把握二手车此前是否有维修、车祸、泡水等情况,杜绝卖家人为编造虚假车况的可能。
中海同创资本集团董事长李金勇提出,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对驾驶行为进行监控,比如良好的驾驶行为得正分,不良的驾驶行为得负分。现行的交通法规体系内只有惩罚没有奖励,未来如果用区块链技术,让车主用良好驾驶行为的正分冲抵不良驾驶行为的负分,有助于促进车主改进驾驶习惯,从而改善整个交通状况,同时为二手车交易积累数据。
“汽车后市场是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我们希望看到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供应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家车企和用户不断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产生价值,平台再与企业分享数据增值带来的收益。”舟山量子资本创始合伙人赵玉在会上表示。
北京优电科技新能源CEO王恺则从新能源汽车角度,分享了区块链技术可能创造的价值。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的换购过程中,精准评估和便捷交易十分重要。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车辆残值的实时抓取,再结合新能源汽车数据进行精准评估,最终确认电池的价值和使用电池所产生的价值,同时还能将消费者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加以变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大数据增值服务。
PP MONEY区块链研究院院长、汽车金融首席技术官王勇强则认为,区块链技术在PP MONEY的金融体系已经有多个落地应用,而他对区块链的观点是:不误解、不曲解、不神话。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个数据库,而且是个被“阉割”的数据库,因为其他数据库可以增、删、查、改,区块链的数据却只能增加不能删除。正是因为不能删除的特点,区块链才有了被商业化的价值。
基于不信任的场景都有区块链的用武之地,如二手车交易中的欺诈现象、汽车金融业务中车辆被抵押后的二押、汽保行业中的假冒伪劣零配件泛滥等场景。“区块链的自治性,还能避免汽车行业中的垄断行为,比如随意涨价的网约车。区块链可应用的范围很广,但前提是要脚踏实地才能实现应用落地。”王勇强说。
编辑:焦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