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邢敏:“十四五”是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中国汽车报网 ·  李亚楠 ·  2020-12-30

  “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轻量化是智能制造和循环经济的重要目标,高效、低碳、零环境影响是内燃机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提高内燃机热效率,燃料多元化已成为内燃机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日前,在北京举行的FOURIN世界汽车研究会(FAF)第36次例会上,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邢敏就内燃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如何推动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加强核心技术储备补齐短板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汽车业不断成长壮大,作为主要动力装置的内燃机得到了长足发展。可变进气歧管、一体排气气管、涡流增压、冷气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内燃机的动力性能不断得到提升,油耗得以改善,排放越来越清洁。

  “从关键技术角度来讲,整个行业正在静下心来认真攻关难题。比如,内燃机燃烧模式及燃烧控制技术、以增压和废气稀释为主要目的的空气管理系统、为满足排放标准的后处理系统、以提升效率为目标的节能减排技术、前瞻性的替代燃料研究及先进技术等。”在邢敏看来,我国内燃机行业开展的各种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促使内燃机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其中,稀燃水平、快速燃烧系统、分层进气系统、隔热发动机、新型增压技术逐步得到应用;新材料和代用材料,以及新的设计思想、内燃机标定优化,让内燃机的运行参数保持更佳值,使其功率消耗和排放达到了更佳平衡。

  不过,在技术不断进步,关键参数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内燃机产品研发的原始创新能力仍有待突破,核心技术储备仍有待加强。

  “目前,内燃机产业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自主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缺失,导致整个产业链容易出现断点的问题。而且相比之下,国内发动机的综合能耗和质量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高端发动机依赖进口。”邢敏认为,我国内燃机产业真正差的是“四基”,即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和基础电子元器件。因此,需要不断跟踪国际内燃机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填补关键技术领域的空白,扎扎实实地把产业做好。

  ■推进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来看,我国内燃机产业不仅是节能减排“主战场”,而且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按照低碳时代的要求,做好新一代内燃机的开发,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十四五’将是内燃机产业由大变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及循环经济是发展的总体趋势。”

  对于内燃机产业下一步如何发展,邢敏从六个方面做了介绍:一是提升创新能力,二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三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四是实现全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五是做强中国内燃机品牌,六是建立新型的产业业态。

  “如何利用氢能,让内燃机焕发新活力?与内燃机相匹配、相融合的技术路线是什么?我们要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此外,在自主智能控制技术体系方面,到2025年,我们希望能够实现关键技术的可控。如进一步自主优化ECU,认真攻关高效增压和先进进气系统技术,在自主研发高效、高寿命、低成本的后处理方面,特别是材料方面,解决分子技术以及替代贵金属两方面的问题。”邢敏表示,“希望新一代柴油机的热效率能够达到50%~55%,商用车整车能源利用率较2015年提高50%,有害排放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B10寿命提高至180万公里,关键技术得到突破,燃油系统喷射系统达到220兆帕以上。”

  此外,邢敏还指出:“2050年,在醇醚代用燃料技术(乙醇、甲醇、二甲醚等)和全物燃料(生物柴油、生物乙醇)推广应用方面,其对传统燃料替代率或初步达到5%。我们要开发新一代的天然气和甲醇燃料发动机技术,将替代燃料发动机有效热效率提高到45%。”

  编辑:庞国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