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第九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开创行业新局面
中国汽车报网 ·  姚会法 ·  2020-11-01

  “内燃机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全球制造业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对保障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可靠性是衡量内燃机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对排放升级、新能源等挑战,持续不断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加快可靠性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全球内燃机人的一致共识和追求。”10月31日,第九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开幕,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在致辞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内燃机行业的现存问题和痛点。

   

  他表示,为了持续提升内燃机的可靠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推动我国内燃机工业高质量发展,此次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应运而生,与国内外众多知名院士、专家和行业同仁,共同分享交流可靠性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探讨、研判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不断拓展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开创新局面。

  存在一定差距 还需技术创新

  内燃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并推动了近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内燃机工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产业,发展内燃机也是我国工业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表示,内燃机技术进步和发展水平关乎能源安全、关乎生态环境、关乎乡村振兴、关乎民计民生,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内燃机作为主流动力的地位不可动摇。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内燃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从跟跑逐步发展到并跑,甚至在重卡柴油机领域正在向领跑迈进。其中自主内燃机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热效率42%以上的汽油机、50%以上的柴油机(潍柴)已经推出,自主产品在国内国际上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大,竞争力也日益提升。

  “然而,在可靠性方面,我国的内燃机产品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金东寒指出,保持内燃机产品的强大生命力,离不开技术创新。他认为,可靠性作为评价内燃机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可以说,内燃机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配套装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并深刻影响着我国内燃机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

  未来大有可为 仍具较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今天,在能源排放清洁化、动力系统电气化、产业发展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内燃机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内燃机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配套装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深刻影响着内燃机工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邢敏也表示,内燃机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仍是各类机械的主动力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既是内燃机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也是内燃机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内燃机技术进步在实现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在大型工业动力、重型运输动力、船用动力、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应用领域,内燃机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顽强的生命力。

  据悉,2019年我们内燃机产量7600多万台,总功率突破26.7亿千瓦,产品进出口额278亿美元,成为世界内燃机生产和消费大国。内燃机匹配的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摩托车、小型通用汽油机等产品,均占全球30%以上的产量。

   

  “但是,我国内燃机技术仍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和发展空间,综合能效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邢敏表示,其中在高强化整机技术、高性能关键零部件技术、先进燃烧技术、低摩擦技术、低消耗功能附件、轻量化、余热能利用、先进后处理技术、内燃机整机可靠性、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和可靠性预测与评估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方法等领域,以及天然气、醇类燃料等多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排放的空间,这是内燃机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向。

  在邢敏看来,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满足日益严格的油耗和二氧化碳法规,是内燃机技术发展的首要目标;第二,内燃机及其动力装置作为国际市场的产品,满足各国的排放标准是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燃机产业需要发展有害物的排放控制和后处理系统等关键技术;第三,内燃机燃料的多元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更加关注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燃料。

  树立行业标杆 助力中国内燃机迈向世界一流

  值得欣慰的是,当前以潍柴动力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持续开展可靠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内燃机关键核心技术快速进步,不断提高了我国内燃机产品的竞争力。

   

 

  谭旭光表示,自2012年以来,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已成为内燃机行业可靠性技术提升发展的重要平台。并且早在2012年,由潍柴牵头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奥地利AVL公司等19家国际内燃机行业领先的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发起成立了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对内燃机可靠性技术进行研究、攻关。2015年,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又落户潍柴,这是我国内燃机行业唯一一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以“可靠性”为研究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中国内燃机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累计投入1875万元基金,资助开放课题68项,针对内燃机可靠性方面重大的技术难题,支持国内外相关研究单位开展技术合作项目75项、科研经费达30331万元。在内燃机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以及发动机热疲劳技术、机械疲劳技术、可靠性预测技术、故障在线诊断技术等涉及内燃机可靠性的关键共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特别是在内燃机可靠性技术研究的支持下,今年9月16日,潍柴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树立了全球行业新标杆。这标志着中国重型商用车在经济性上走到了世界的前沿,标志着中国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可以支撑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它也标志着整个中国制造链全面迈向了并跑和领跑。”谭旭光强调,未来,潍柴动力将不断加速内燃机核心技术和重大原始创新攻关,为世界内燃机行业发展、为中国内燃机行业迈向世界一流贡献更大力量。

   

   

  此外,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万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维民等院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36位专家将分别围绕内燃机整机可靠性、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和内燃机可靠性预测与评估等方面,推出80篇重磅学术报告,对内燃机可靠性技术的提升进行研讨。受疫情影响,MIT、AVL、IAV、FEV、美国西南研究院、潍柴海外创新中心等多位海外专家通过视频参与会议报告交流分享。

  编辑:黄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