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现有市场反馈积极 增程式技术推广还缺几把火?
中国汽车报网 ·  马鑫 张雅慧 ·  2020-10-28

 

  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此前,工信部发布的《规划》意见稿指出“要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增程式电动技术路线作为“三纵”之一,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与肯定。《规划》突出了对于技术路线的包容,增程式电动技术从模型走向实际、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悄然提速。

  10月21日,首届增程电动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以“增程电动技术发展”和“增程电动技术新型应用”为主题,并通过“科学技术交流”、“样品样机展示”以及“应用需求对接”等细分模块,为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国内汽车行业对增程式电动技术的探索较早,理想ONE等车型的上市热销,让更多消费者近距离地了解了其应用。良好的市场反馈,也成为此次大会举办的重要背景。

   

  ■增程式破解“五大焦虑”未来可期

  “中国汽车行业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全面电驱化必将是构筑中国汽车产业全新技术架构和产业链布局的基础,增程式电动汽车为纯电驱动平台提供了移动补能的解决方案,也更加契合我国技术与能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特聘首席专家、核试验技术专家、分析化学专家、电化学专家杨裕生院士发言指出,发展电动汽车,一是为了真节能、真减排,兑现国际承诺;二是为了减少石油进口,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因此,有必要全过程计算节能、减排——而不能搞“表面的节油、实际的重排放”。

  杨裕生认为,增程式电动汽车是真正节能减排的纯电驱动汽车,这一论断有五方面依据作为支撑:增程式电动汽车在电池配合下,内燃机的排量可降低一半;内燃机转速可调节在最节能范围,热效率达到最高;增程式电动汽车遇红灯或堵车时可关闭发动机(普通内燃机此时为“零”效率或低效率);增程式汽车可更好回收、储存车辆制动、下坡时的能量;增程式车电力电子控制优化的潜力巨大。

  杨裕生指出,增程式通过电控优化电池和发电机两电源的并联互补,减小冗余设计,简化传动机构,可达到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目的,并破解了纯电动汽车使用中会遇到的“里程、安全、充电、电池、价格”五大焦虑。

  ■增程式乘用车“奏响序曲”

  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是来自理想汽车的分享。作为目前市场上采用增程式技术广为人知的企业,理想汽车在刚刚过去的9月,ONE车型交付3504辆,环比8月增长29.3%,连续三个月实现销量环比上涨,今年全年累计交付已达18160辆。理想汽车总工程师、联合创始人马东辉介绍了该公司对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路线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对用户日常用车场景的调研,显现了理想ONE能够成功的消费者基础;对单日单车里程、纯电/燃油形式里程比例的统计数据分析,则揭示了其作为增程式电动汽车出色的节能效果。

  东安动力因为理想ONE的成功,也顺势“火”了一把。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滕红在会上分享道,增程器高度介入整车运行工况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作为理想汽车增程式核心技术提供方,东安动力增程器的发展策略是依托传统动力介入增程器领域,通过整合资源,匹配多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依托系统集成能力,推动增程器动力驱动系统一体化,提供高性价比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增程式商用车靠TCO吸引用户

  与增程式乘用车的推广相比,商用车领域的增程式应用显得颇为寂寥。不过,在此次会议上,吉利汽车、东风汽车、广西玉柴等商用车及零部企业也进行了极具市场导向的分享,显示出增程式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潜力。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商用车研究院副院长蔡文远认为,增程式技术要突出“适用”,商用车追求低油耗、低车重、行驶里程长且不定点,依靠充电桩的纯电动技术并非优选。吉利商用车提出了适合城市工况的商用车技术路线——功率跟随器,即具备功率跟随特征的增程器。他指出,目前增程式车辆在高速路况下总效率仍存在劣势,下一步需要开发增程器专用发动机、发电机及控制策略。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是大势所趋,增程式电动技术凭借自己的特点将是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佳技术路线之一。

  “纯电动物流轻卡有进城方便的优点,但痛点也有很多,这成为新能源轻卡发展的绊脚石,能否解决这些问题是产品被用户接受的重要因素之一。”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孙志刚部长在会议上指出。他们通过调查用户对轻卡未来动力的选择发现,在纯电动、增程式、柴油、天然气等轻卡车型中,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需求最高,因为其“有路权优势,使用经济性好,且无续驶里程和充电焦虑”。未来,增程式轻卡可能因为既能享受新能源汽车路权优势,又没有里程焦虑成为用户优先选择。他还表示,增程式电动轻卡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上具有巨大优势,卡车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未来技术路线的选择更多要考虑TCO(总拥有成本)因素。

  ■增程式产业链实现支撑

  本次会议上,众多专注于增程式电动技术领域的零部件企业,带来了自己的前瞻理念、最新技术与成熟产品。苏州达思灵新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双凸极励磁直流电机技术,延展推出了系列不同功率的增程器。迅玲腾风汽车动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专注于10~600kW的微燃机发电系统研发和制造,排放达到国六标准,转化效率高达30%~43%。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研究钛酸锂电池,并通过实际案例证明了油电混合车辆的优势,具有强动力性、高可靠性、隐蔽性和燃油经济性。中国矿业大学陈昊教授作了“电动车增程开关磁阻驱动电机系统关键技术”的报告,他主导开发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对我国电动车用电机技术方案的多元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增程器与发电机、电动机实现集成开发,注重联调联标也成为行业的广泛共识。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动力研发所所长毛正松提出要重视集成开发的概念。他介绍了玉柴在开发中以机电集成开发、利用电机的快速响应特性及宽广的高效率区间,充分发挥发动机高效优势的一系列经验。

  ■要协同发展形成良性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燃机动力工程专家苏万华在会议点评环节,肯定了各企业在增程式技术开发中的创新意识。他认为,增程式是动力系统的继承与优化,在增程式系统应用场景及零部件领域有很大创新空间,要有规划的进行优化和创新。不仅要满足军民需求,满足产品功能需要,而且应考虑特定场景。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机学专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顾国彪提出,增程式技术不能孤立地发展,电机系统、增程器技术要系统发展,形成良性的发展体系。

  本届研讨会在广泛讨论与磋商后达成五点共识,主要参会单位、企业代表发出倡议:为鼓励增程式技术路线的发展,请政府相关部门将增程式电动汽车单独分类管理;在“双积分”、购置补贴、牌照办理等政策方面,等同于纯电动汽车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尽快建立增程式电动汽车法规标准体系,完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测试和试验方法;建议北京市将增程式电动汽车纳入到新能源汽车管理范围,允许使用新能源汽车指标进行上牌;建议增程技术作为国家战略,在国防领域率先推广应用;为促进增程技术在各领域推广应用,申请成立增程技术创新联盟。(本版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庞国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