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聚智慧 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一汽解放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江苏苏州举行。作为一汽解放哥伦布智慧物流开放计划的重要合作伙伴,四维图新控股子公司中寰卫星连续两届受邀出席大会。
在同期举行的专访中,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中寰卫星总经理梁永杰说道,四维图新是做To B业务的公司,大部分人和司机驾驶者都不知道四维图新是谁,然而事实上微信、大众点评、腾讯地图、滴滴这些软件的后台都有四维图新产品和技术的支持。
一脉相承的中寰卫星也是一样,在物流运输领域,很少有货车司机知道中寰卫星,但如解放、东风、红岩等众多车企的智能网联能力背后,都是由中寰卫星在支持。“你看不见我,但我就在那里。换句话说,中寰卫星不是靠名,而是靠市场价值存活的企业。我们的终极目的就是为卡车司机省钱,为车企赋能,为整个物流运输行业的高效运转注入动力。”梁永杰说。
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中寰卫星总经理梁永杰
■四个核心能力
靠市场价值而活的中寰卫星,价值体现在哪里呢?梁永杰谈到,前段时间有一个研报指出字节跳动的三大技术是LBS(移动定位服务)、标签和AI,并由此衍生了很多产品。而中寰卫星的核心技术能力恰恰也是这三个。
LBS是四维图新集团的核心能力,在业界的优势毋庸置疑。在数据标签方面,中寰卫星有16年的商用车联网运营经验,积累了几乎覆盖商用车各个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能够将车、路、人、货、环境等多元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并进行标签化。结合AI,中寰卫星向行业内最优秀的车联网专家、物流专家、保险、金融领域的专家学习,把以往个人的能力,形成平台的AI算法,为全行业赋能。
具体而言,中寰卫星有四个能力。一是智能硬件。智能硬件的主要载体是T-box,智能体现在前装算法,也就是边缘计算。中寰卫星的边缘计算算法多达20余种,可以在终端内完成如急刹车、急加速、实时油耗等毫秒级反应的瞬时数据计算,保证及时性再上传到平台计算。智能硬件的的算法和设计,是中寰卫星的核心能力。
二是车联网平台。中寰卫星目前在业内是最大的商用车前装车联网平台,累计超过150万的装车量,每年还在以3~5万的速度增长。从2014年开始进入商用车前装领域,中寰卫星通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数据,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基于前装优势,中寰卫星的数据从精度、维度、质量持续性等方面都达到较高标准,且越来越高。
第三是运力大数据。数据越沉淀越多越有价值,特别是沉淀三年以上、占有率在行业30%以上的数据,更能够体现出行业代表性。中寰卫星通过从2014年开始与车企合作,数据量越来越大,在其中能挖掘出来的价值也越来越多。
第四是AI算法。AI必须要跟产业和跟场景相结合落地才能产生价值。中寰卫星把车辆专家、物流专家,各个行业领域的专家的知识,结合所握数据不断挖掘,把沉淀在专家大脑里的知识和经验变成智能算法,置于平台从而为更广大的用户来服务,这也是中寰卫星的核心能力之一。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围绕四个核心能力,结合核心用户核心场景,中寰卫星的产品可以覆盖了车辆的全生命周期。相比乘用车,商用车的业务场景很多,也非常清晰。中寰卫星要做的就是打造产品,依次落地。梁永杰表示,中寰卫星当下想要核心解决的痛点集中在:节能、安全、效率三个关键点,并据此开发了一些产品及解决方案。
将能力转化为输出,中寰卫星分了三步走。第一步,网联化。中寰卫星副总经理钱春洋介绍,无论对接客户还是获取深度数据,车企都是最好的入口,所以中寰卫星从后装市场走向了前装,这也助力了车企的数字化转型。他坦言,车企内部生产、销售、服务等系统之间,信息化孤岛现象其实非常严重。中寰卫星可助力车企把外部数据代入内部,实现生产、销售、服务的可视化,相当于把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引入车企,这些价值奠定了各大车企对车联网的导入。
第二步,智能化。简单实现信息联通的网联化尚不能解决行业痛点,要实现智能化的产品。以安全产品为例,中寰卫星的优势在于在物流过程中,不仅能关注驾驶员是否疲劳,还能关注到车、路、天气等司机难以判别的情况,直接给予通俗易懂的提示。驾驶员要做的,只是扶好方向盘和遇到情况后刹车,其他问题全部交给智能系统。
第三步,运力大脑,也就是中寰卫星的愿景。在第一步完成后,目前中寰卫星致力于第二步,陆续推出智能化产品。而当自动驾驶时代到来,中寰卫星的目标是让货物发出的那一刻,就能实现车、人的管理借口顺利挂接,也就是云控平台。
而在这一商业模式实现的过程中,中寰卫星的盈利模式也随之转变,从前期的售卖单车硬件转向出售服务。比如提供帮助司机节省油费的节油服务,比如保险公司节约保费的保险服务,还有卡车易耗品如轮胎、三滤新零售的合作服务等帮助客户省钱和赚钱的服务。
除此之外,中寰卫星产品服务亦能带来很大的社会价值。梁永杰举例,比如雨刮器的数据,当你发现某地区的车在某时间都打开雨刮器的时候,这里肯定是有一个天气状况。气象局发布的道路数据目前只能到5×5平方公里区间,还是不够精准,这时车辆的数据就可以作为一个补充,让气象的数据达到米级的精度,准确画出气象云图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大数据能够贡献的社会价值之一。
■剑指海外市场
眼下,中寰卫星的智能网联服务已经覆盖了中国前十大商用车企中的9家。如此高的覆盖率,不仅得益于上述服务能力,还在于其比车企更懂场景。钱春洋分析,车企更多聚焦在造车及车辆性能本身。但中寰卫星从2004年开始服务于物流行业,包括细化到冷链、渣土、物流干线等领域的全国自动化调度,在落地场景实现方面的能力来自于基因,更来自于十多年的经验积累。
不仅如此,中寰卫星对自身的定位也相当清晰:凭借深耕商用车及物流行业16年的经验,以及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形成懂车、懂物流、懂数据的独有优势。近些年同一汽解放等生态合作伙伴积极合作,成为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域的强劲力量。中寰卫星态度鲜明地表示,不做物流控车、控货的公司,而是物流科技公司,要成为更懂场景、更接地气、更不可替代的物流行业赋能者。
特别是在今年疫情突袭,我国启动了经济内循环战略的背景下,梁永杰认为,这更给中寰卫星深耕国内商用车物流提供了很大机会。政府层面主导打通整条产业链上的不畅通关节,更利于行业发展精细化和规范化,使得中寰卫星这样的科技公司持续赋能场景落地。
他更进一步透露,中寰卫星的最终目标不仅是内循环,而是要“内循环”+“外循环”。目前,中寰卫星也在和国外车企如沃尔沃、卡特彼勒等合作,当然也遭遇了场景不同、习惯不同、文化不同等水土不服的症状。“但当我们最终把这些‘外来的和尚’服务好了,总有一天我们会走到海外,借着中国基建在海外的蓬勃发展,中寰卫星未来也一定会在海外商用车联网市场做得很好。”
编辑:黄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