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大陆集团超宽带智能设备集成进入系统,让物理钥匙成为历史
中国汽车报网 ·  黄霞 ·  2020-08-05

  汽车行业数字化程度日趋变高,创新技术和产品正在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同时也让用户驾乘体验变得更加的安全和便捷,比如汽车进入方式变得更多,不再限于实体钥匙。

  6月23日,大陆集团搭载超宽带(UWB)技术的CoSmA智能手机进入系统获得了3家主流汽车制造商的认可,正面向全球市场将该将智能手机解决方案整合到其新一代车型的汽车架构中,并于2021年投入量产。据悉,大陆集团还在和其他整车企业进行该领域技术的应用合作。

   

  大陆集团车联网及信息工程技术中心进入系统亚洲区研发总监李平

  超宽带智能设备集成进入系统是什么?它应用场景有哪些?目前它面临哪些挑战?未来的汽车会进入无物理钥匙时代吗?在8月3日举行的大陆集团超宽带(UWB)智能设备集成进入系统线上媒体研讨会上,大陆集团车联网及信息工程技术中心进入系统亚洲区研发总监李平讲述超宽带的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大陆集团在该领域的技术储备和解决方案,随后他还在线回答了媒体记者们的各种问题。

  ■智能设备集成进入系统已蓄势待发

  大陆集团的基础版智能手机车辆访问系统采用了低功耗蓝牙(BLE)技术,而最新一代的数字密钥系统搭载了超宽带技术,为车主提供更多便利性和新功能。

  UWB 和 UWB 低功耗蓝牙(UWB-BLE)收发器模块可支持获得授权的智能手机以高度的准确性在车内和车外进行定位。智能设备集成进入解决方案的车载架构还含有一个中央电子计算机装置,其中内置了一个硬件安全模块,它是数字车辆密钥的安全存储区域。只要准确地定位了授权的智能手机,该系统就能够解锁车辆和启动引擎,而无需用户掏出智能手机执行操作(“无钥匙进入”)。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可以一直将手机放在口袋中。这种精准定位还能支持运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功能,比如通过智能手机远程控制停车操作。除了提高便捷性之外,搭载超宽带技术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还能阻止来自中继(中间人)攻击的非法访问操作,避免偷车贼拦截和扩展关键信号以获取访问数据。

  大陆集团在超宽带智能设备进入领域有着很强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李平告诉记者,一是大陆集团拥有超过25年车辆进入系统集成经验;二是大陆集团自2016年开始与苹果及宝马汽车合作开发UWB智能进入解决方案;三是大陆集团通过集成传统的LR/RF技术及下一代NFC,蓝牙BLE 及UWB技术,以提供可互相协同的完整车辆进入系统。

  鉴于超宽带智能设备集成进入系统的安全性及便利性,记者提及未来物理车钥匙会消失吗?李平认为,几年之内,车钥匙不会突然消失的。毕竟车辆进入系统的广泛应用也与不同地区、不同用户及不同使用习惯有关,未来有可能的情况是钥匙成为了备用品,永远待在家里。但从技术角度看,可以实现无物理钥匙。

   

  ■超宽带技术为汽车提供基于精准定位及反射模式应用

  超宽带,它不是新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应用雷达系统中,且人类生存空间中还充满了WIFI、BLE等用于通讯的无线技术,汽车上也有蓝牙。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超宽带技术?”李平解释,若一个无线电系统拥有超过中心频率20%的相对带宽,或拥有500MHz以上的绝对带宽,称之为UWB无线电系统。UWB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纳秒级的非正玄波窄脉冲传输数据。UWB具有的窄脉冲高频带的特点,可提供精准定位和短距离雷达。“UWB高精准定位是BLE和WIFI不可比拟的,且它的可靠性也是非常好的。”他如是说。

  正是基于高精准定位、高可靠性、数据传输快、低功耗及中继攻击防御等优势, 超宽带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被德国大陆等企业所追逐。李平告诉记者,未来超宽带技术能够应用在自动驾驶、C-v2x(v2x)、驾驶导航辅助 (如: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3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及交通事故记录及探测等领域。当然,超宽带系统还可以应用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零售等众多领域。

  ■汽车超宽带系统市场挑战诸多

   

  在研讨会上,李平坦言,目前汽车超宽带系统面临诸多市场挑战,比如缺乏统一标准、各厂商使用各自的方案,导致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信息安全存在安全隐患;从车机端到手机端到云后台,参与者众多,一家车厂很难做到安全全覆盖,需要加强安全架构,及行业参与者协同合作。

  为此,大陆集团正与其他知名公司携手,专注投入车联网联盟(CCC)的超宽带无线电标准的基础开发工作。CCC正在制定基于超宽带技术的汽车无钥匙进入和其他汽车本地化应用的全球标准。这些举措的目的是支持用户使用所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和手机型号执行相关操作。

    编辑:黄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