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对外分享了“飞轮式”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MSD,Momenta Self Driving)的最新进展,并详细讲解了实现技术市场化的关键路径。在Momenta首次披露的Robotaxi落地时间表中,其计划在2022年,做到苏州Robotaxi部分车辆车端无安全员试运营;2024年,车端100%无安全员,并实现单车盈利。
目前,百度、文远知行WeRide、AutoX和滴滴出行四家企业推出的Robotaxi服务已覆盖上海、广州、长沙、沧州等多个城市。这些企业的Robotaxi业务都在试运营阶段,要从试运行到真正的大规模化落地,尚有不小的距离,需要面对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数据和成本问题带来的挑战。
■Robotaxi项目试运营进程加快
作为自动驾驶重要的商业化落地场景之一,Robotaxi这条赛道的竞争日渐白热化。特别是今年以来,Robotaxi在国内市场试运营的进程正在加快。
今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Momenta首席执行官曹旭东化身主播,在苏州乘坐无人驾驶车辆并亲身讲解上路测试的具体情况。根据现场演示的情况,按下启动键之后,车辆就进入了自动驾驶模式。在红绿灯减速、左转弯遇到电动车、前方卡车变道、三车道汇流为二车道等场景下车辆顺利前进,全程没有出现一次接管现象。在行驶过程中,车辆通过记忆、感知、预测等一系列动作,以保证乘客在乘坐车辆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据悉,今年年底Momenta会和当地政府做商业化的试运营,并采取稳步的措施逐步开放。
在去年4月举行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Momenta正式取得了苏州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苏E2001试),其后不久又获得苏州第一块Robotaxi示范应用牌照。据介绍,从2019年中开始重点投入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到当年年底对外发布,Momenta仅以常规团队1/10的规模,用时半年即做到在包含如临时施工、多种不规则车辆、逆行横穿等各种复杂城区开放道路行驶过程中的全程无接管。
而就在几天前,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正式上线了对公众开放的自动驾驶网约车功能。用户可在其APP中进行线上预约,审核通过后即可在上海自动驾驶测试路段进行免费试乘。此外,今年4月,百度Apollo Robotaxi服务在长沙正式上线地图APP,当地市民可以通过百度APP及百度地图,预约百度联合一汽红旗打造的Robotaxi车辆。高德打车也宣布接入AutoX无人车,并在上海地区启动Robotaxi体验招募活动。
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企业纷纷启动Robotaxi试运营意味着自动驾驶竞赛的进阶。不过,目前大规模实现Robotaxi商业化运营还有一大堆问题需要解决,数据和成本就是企业要攻克的难题。
■解决数据“长尾”问题十分关键
在曹旭东看来,自动驾驶的终局一定是规模化的完全无人驾驶,以Robotaxi落地为例,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发展指的不是一个区域或城市,而至少是路况复杂的十座城市,每座城市至少一万辆车,否则难以称之为商业化落地。
愿景美好,但考验艰巨,最核心的挑战之一或许就在于——“行驶千亿公里,解决百万问题”。曹旭东认为,Robotaxi城市规模化扩张的关键因素在于数据储备,这也是为什么各家企业都在积极开展路测的原因。自动驾驶头部企业Waymo选择的道路是直接做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为了获取海量数据,Waymo锁定其量产场景,即在出租、货运配送两大场景上进行战略布局。今年3月,Waymo完成了10年来首次融资,通过外部资金的支持继续拓展车队,积累数据,同时与车企合作建立整车生产车间,争取大规模量产部署。
曹旭东告诉记者:“每一座城市的Robotaxi落地,都需要海量数据的积累。如果每到一座城市都花费几年时间重新开始积累,那么技术与商业落地的领先性很容易被稀释掉。”
不同于Waymo,Momenta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路线。据介绍,Momenta的战略是“两条腿走路”:一边量产自动驾驶,旨在为行业交付一流可量产的自动驾驶系列产品,并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流;另一边持续研发更先进的数据驱动算法,致力于打造L4级自动驾驶技术,并反馈给量产产品领先的“技术流”。
Momenta不断实现量产数据、数据驱动的算法和两者之间迭代闭环的积累与迭代,所谓的“飞轮”就会越转越快,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量产,并最终实现无人驾驶,这正是“飞轮式”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核心。它与特斯拉实现自动驾驶的思路相似,因此也被行业人士视为车企可快速使用的“安卓版特斯拉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Robotaxi商业化现状、挑战及建议》提出,如今的技术虽可处理交通路况90%的常规问题,但剩下的10%影响巨大,需要花费90%的时间解决,长尾效应明显,且示范场景与真实商用场景存在差距。Momenta的量产自动驾驶能在0~1阶段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回流,提前做好数据储备,然后在2024年形成爆发点。
■单车盈利对大规模推广意义重大
Robotaxi实现大规模推广,自然少不了商业运作模式。据悉,目前针对Robotaxi主要有三种商业运营模式:成立合资公司负责运营、与出行服务公司合作以及自动驾驶公司自主运营。
对于Momenta来讲,未来的商业运营模式可能有多种,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先实现单车盈利。“在一座城市先实现单车盈利,再复制到其他城市,这才是无人驾驶规模化落地最精益的模式。”在曹旭东看来,要想实现盈利,症结在于安全员。换言之,自动驾驶这桩“烧钱”的生意,最大的人力成本来自于安全员。《Robotaxi商业化现状、挑战及建议》也指出,如今出租车司机人力成本与自动驾驶改造成本基本持平,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后者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根据美国SAE的分级,L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全程不需要驾驶员,多数操作为系统操作,但依然会受到条件限制,例如限制车辆车速不能超过一定数值,同时驾驶区域相对固定,并且一旦发生特殊情况,驾驶员可以切换到手动驾驶。受不同市场政策与技术成熟度约束,目前Robotaxi运行仍需配备安全员,成本高昂。
“很多Robotaxi项目在试运营,如果做不到单车盈利,意义都不大。”曹旭东说,在1~N扩张的时候,需要资金和数据两个关键性因素,因此,0~1阶段除了要做好数据储备,更要降低成本。他进一步表示:“对于Momenta而言,这个转折点将出现在2024年。一方面,实现单车盈利,完成商业模式0~1的验证;另一方面,随着量产车型大规模上市,量产数据大规模回流,此时数据和技术上1~N的储备也将到位,具备扩张条件。”曹旭东说。此后,Momenta计划进行多地落地,从而以极快的速度实现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如今,百度、滴滴两大互联网巨头在Robotaxi赛道上高歌猛进,Momenta等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也不甘其后。根据麦肯锡的预测,预计2025年左右,Robotaxi取消安全员并规模化部署后,其成本优势凸显,与传统出租车成本相比将在2025~2027年达到拐点,实现对出行服务的颠覆。(本版图片由企业提供)
编辑:庞国霞





